農水署成立三周年 灌區外擴大供灌5.6萬公頃 嘉惠8萬多位農民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109年掛牌成立,迄今滿三周年,強化灌區內外供灌服務,服務效率也提升。(圖片提供/農水署)

作物種植沒水不行,但氣候變遷下旱澇不均,成為農業經營艱鉅挑戰,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自109年掛牌成立,將原農田水利會納入公務系統,屆滿三周年,不僅灌溉服務延伸至灌區外、增灌5.6萬公頃,嘉惠8萬多名農民;改制後建設經費逐年增加,今年已達136億元、成長三倍有餘,擴增農業水資源調蓄量達6,6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5座明德水庫蓄水量。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今(5)日舉辦農田水利效能提升績效發布會。農水署署長蔡昇甫指出,農田水利會時代水利會採會員制,僅服務灌區內農民,且各地區水利會各自獨立,灌溉系統未聯通;農水署成立後灌區內外都服務,灌區外供灌達5.6萬公頃,南投大坪頂百香果產區供灌,降低農民用水、人力成本,農民獲利平均增加35%,農作產值從5億元成長到12億元,更帶動青農返鄉;在花蓮舞鶴蜜香紅茶產區廣設蓄水設施,幫助茶園面積從75公頃增至108公頃,增幅44%。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今(5)日舉辦農田水利效能提升績效發布會。(攝影/游昇俯)

灌區內農水署強化設施巡檢及清淤機制,新增專人接聽通報專線及通報專網,農田水利會時代每年平均清淤159萬立方公尺,改制後提升清淤量至253萬立方公尺,圳路清淤量年增近6成,且清淤案件處理時間平均從8.2天縮短至4.6天,效率大為提升。

蔡昇甫表示,農水署成立後針對全國農田水利會灌溉系統研擬系統性改善計畫,三年投入建設經費從41億元、52億元大幅成長至136億元;農水署更從改制之初即建立公開透明制度,防弊興利,經費倍增也無貪污舞弊,相較改制前20年間農田水利會高達257人遭法院判決有罪,農水署成立至今則連遭地檢署起訴的案例都沒有。

南投大坪頂百香果農蔡明煌表示,以前大坪頂沒有灌溉系統,農民要自行買水、載水,甚至為了搶水產生紛爭,農水署擴大灌溉服務,現在農業用水就像家中的自來水,「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

南投大坪頂百香果農蔡明煌說,現在農業用水就像家中的自來水,「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圖片提供/農水署)

農田水利會升格公務機關,擴大服務量能,行政效率也提升。(圖片提供/農水署)

花蓮舞鶴茶農謝茗遠指出,每年6月底至9月底是舞鶴臺地的旱季,茶農盼望颱風帶來雨水,但文旦柚農討厭颱風,這幾年因有農水署協助農民做水塔留水,才能撐過旱季,讓茶樹存活下來;因為種茶有願景,青農才願意返鄉務農,否則只能北漂南移找工作。

彰化縣彰化市稻農陳朝明也指出,因他的田區位於圳路中下游,過去常有淤積問題,他是農水署清淤通報系統受惠者,下午4時半上網通報,5時半農水署專人就回電確認,隔天彰化工作站人員約定清淤時間,第二天就完成清淤,速度非常快。

花蓮舞鶴茶農謝茗遠說,這幾年因有農水署協助農民做水塔留水,才能撐過旱季,讓茶樹存活下來。(圖片提供/農水署)

農水署推廣管路灌溉設施,從113年起每人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