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農水署成立三周年 灌區外擴大供灌5.6萬公頃 嘉惠8萬多位農民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自109年掛牌成立,將原農田水利會納入公務系統,屆滿三周年,不僅灌溉服務延伸至灌區外、增灌5.6萬公頃,嘉惠8萬多名農民;改制後建設經費逐年增加,今年已達136億元、成長三倍有餘,擴增農業水資源調蓄量達6,6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5座明德水庫蓄水量。

新聞
農水署去年不動產活化收入近35億元 2024年灌區外供灌達8.8萬公頃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近年乾旱造成農作物災害損失已逾45億元,凸顯水資源對農業生產重要性,農田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後政府投入經費每年增加,去年已達23.25億元,「疫後特別預算」再編近142億元,2024年可望完成灌區外農地8.8萬公頃供灌,已近嘉南大圳供灌面積。

新聞
南部水情拉警報 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率僅3成 嘉南地區明年一期作停灌

臺灣今年雖曾發布3個颱風警報,但均未登陸,造成嘉南地區下半年整體降雨量只有歷年同期平均值4成,目前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率更只剩3成,無法滿足明年一期作灌溉用水,農委會農田水利署今(9)日宣布,使用曾文─烏山頭水庫水源的嘉南地區雙期作田1.9萬公頃明年一期作停灌,受影響農民可領最高每公頃9.6萬元停灌補償。

社頭工作站
封面故事
百年大旱守住臺灣米倉 彰化處六大招拚出百日供灌奇蹟

2021上半年臺灣遭逢半世紀以來嚴重乾旱,超過7.4萬公頃農田被迫休耕停灌,彰化是中部少數未停灌區域,面對河川水源枯竭的困境,為完成一期作供灌任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彰化管理處(簡稱彰化處)啟動旱災應變機制,靈活運用六大抗旱措施全面加強灌溉管理。身為「取水頭」的社頭工作站,也堅守岡位、夜夜加班調配水源,「過去城隍爺夜巡,是在照顧百姓,今日我們夜巡顧水路,是在照顧農民。」眾人的努力,最終換來農民豐收的笑容,更寫下臺灣水利灌溉史上值得銘記的一頁。

青田有機農場溫棚
封面故事
精準灌溉 抗旱調適 補助管路灌溉設施以發展精緻設施農業

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全臺面臨缺水困境,農民無不絞盡腦汁找妙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持續積極推廣省時又省工的現代化管路灌溉系統設施,祭出農業抗旱調適方案與設施補助,農民可申請補助田間管路灌溉設施、動力設施、調蓄設施及調節控制設施,每一農戶最高補助40萬元,為農民的抗旱工事添加一分助力。

百香果青農陳政毅
封面故事
讓百香果的故鄉敢生孩子 擴大灌溉服務滋潤大坪頂,助攻地方創生

南投埔里鎮大坪頂是全臺7成百香果的產地,然因地形因素,該地長期缺乏穩定灌溉水源,農民用水代價高昂,農產收穫亦不穩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南投管理處(簡稱南投處)經盤點調查後,積極推動大坪頂擴大灌溉服務工作,逐步建立大坪頂620公頃的灌溉供水系統,並輔導農民布設管路灌溉設備,使農民不再為「水」所苦、收入提高,也吸引青農回流帶動農村翻轉。南投處處長王俊雄強調:「我們把水拉進海拔600公尺的高臺讓農民共享,大坪頂的成功案例,是農田水利服務的典範,在國際間都很少見!」

豐年雜誌7205農水新風貌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5月號 農水新風貌 把水留住,灌溉大地

2021年初臺灣西部地區發生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農田進入不同程度的減量供水、限水、停灌甚至歇業等情況,成為臺灣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被稱作「百年大旱」,顯而易見,乾旱已是無法迴避的氣候危機,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新成立後的最大挑戰。

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除了完善的灌排系統,農水署提出「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的願景,除了擴大照顧農民的生產與生計,善用現代科技與設施蓄豐濟枯、引水廣布、智慧灌溉,達到幫助農民省時、省工又省水,更把友善土地的生活與生態一併納入考量,透過全臺各地農田水利人員的推廣、協調,再造農田水利的新風貌。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水署長蔡昇甫】農水署成立百日大挑戰 署長蔡昇甫揭心路歷程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掛牌成立,馬上面臨56年來最嚴重旱象,不到半個月桃竹苗地區二期作停灌,接著嘉南、臺中、新竹、苗栗及桃園今年一期作停灌補償,直到今年1月桃園一期作停灌,農水署開張不過97天,給首任署長蔡昇甫帶來了一場震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