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昇俯

游 昇俯 image
  • 1900 文章

提升國產雜糧自給 農委會推下學期全臺國中小喝國產豆漿

國產雜糧自給率僅約6%,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盼從需求端拉動生產端農民增產,推動校園午餐每週至少喝1次國產豆漿,下學期起將擴及全臺國中、小學校,目標銷售285萬瓶國產豆漿,將增加145公噸大豆使用量。

進口米赫見國內水稻品種 農委會修法禁止侵權水稻回銷 最高開罰150萬元

農委會3日預告訂定「限制輸入我國之稻米貨品」草案,禁止輸入未經我國授權境外生產的稻米品種,違者可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最高處150萬元罰鍰,且貨品全數沒收。修法預估最快明年初生效。

開放固殺草? 紅豆農:期待兼顧食安與收穫的藥劑

農委會將開放固殺草做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種植紅豆的農民指出,自從巴拉刈禁用後,農民就普遍對無藥可用感到很恐慌,政府有必要開放一支能有效乾燥的農藥給農民使用,期待政府開放的藥劑能兼顧食品安全及收穫便利性。

最高2年72萬元! 「農業經營準備金」助青農降低從農風險

農委會今(6)日宣布,針對18至45歲的新進農民,不分農糧、畜牧或漁業,具有農業經營技術及農業經營場域,即提供最高2年72萬元「農業經營準備金」,協助青年從農穩定經營。

智慧科技助攻蕉農築城計畫 屏東蕉銷日可望達2千公噸

屏東縣在經濟部工業局經費補助下,推動「重返日本市場,屏東蕉農的築城計畫」,應用AIoT人工智慧、區塊鏈與Global G.A.P.(國際良好農業規範)轉譯系統,幫助蕉農生產標準化,取得外銷品質競爭力,預計今年香蕉銷日可再創新高,達2千公噸。

國產花卉幻化現代裝置藝術 101大樓展現臺灣之美

臺北101大樓國產花卉藝術創作展,由新銳花藝設計師李嘉偉、古文旻等人布置花卉裝置,將國產花卉轉變為具當代美感的裝置藝術,3日起進駐臺北101大樓1樓大廳,將展出至17日為止。

水蕹菜大力吸氮 農田逕流水變乾淨 二級保育類彩鷸都來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試驗證明,以水蕹菜(空心菜)做植生緩衝帶,可有效降低逕流水80%的氮,降低環境負擔,且植生緩衝帶田區全年有水,營造類濕地環境,提供蛙類、鳥類良好棲地,田間甚至有二級保育類鳥類彩鷸出沒,有助維護環境生物多樣性。

農田水利10子法待修訂 灌溉制度、水利小組依循舊制不改變

《農田水利法》2日在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農委會表示,農田水利法相關10個子法將在母法正式施行之前修訂完成。農田水利會改制後,將維持水利小組等基層組織,繼續辦理農田水利業務,灌溉配水也將延續既有制度不會調整改變。

臺灣竹藝、友善農產跨界合作 「小農時光─竹茶市集」1日開幕

「小農時光─竹茶市集」除有友善耕作農產加工品,包括本土雜糧、無麩質蛋糕、水果發酵酒、手工皂、有機棉織品等,還展出「2020全國有機茶大賞」得獎茗茶,以及臺灣竹會9大竹藝品牌,讓人盡享農產品、茗茶的味覺、嗅覺之美,兼享竹藝的美感盛宴。

高溫少雨甜菜夜蛾密度攀升 專家籲用性費洛蒙共同防治

近來宜蘭地區夏季高溫炎熱、雨水偏少,田間甜菜夜蛾密度攀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甜菜夜蛾危害青蔥嚴重,田區相鄰農民應共同防治,懸掛性費洛蒙誘引劑捕捉成蟲,並適時施藥,避免蟲害影響青蔥產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