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70 頁
搶佔9成保健原料市場 紫錐菊「台中1號」產量高出75%
紫錐菊是風行歐美百年以上的保健作物,相關產品全球產值高達上億元美金,國內目前多使用自國外引進種植之溫帶品種,開發保健食品。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適合臺灣短日照高溫環境紫錐菊品種「台中1號」,每公頃乾物產量高於市售品種75%,產量更大。
易熟爛、栽培成本高 本土生鮮無花果規模成長不易
無花果在《聖經》、《古蘭經》中被稱作「生命果」、「太陽果」,是人類歷史中最早被馴化栽培的果樹之一,近年在國內吹起一陣園藝栽培風潮;但由於成熟無花果易熟爛,採後處理、保存不易,栽培成本高,國內僅零星農場有規模化栽培。
實名制購肥2.0明上路 現領貨、續補助 還要合理化施肥
今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導致農民恐慌性購肥,農委會4月15日起推動肥料實名預購補助措施,穩定國內肥料供應,7月15日起,農委會再推實名制購肥2.0措施,農友到農會或肥料行登記購肥,當場登記即可提領現貨、不必等。
用振興3倍券買健康 連鎖量販店推出有機農產抽蔬菜箱
振興3倍券15日將正式上路,國內兩大連鎖量販通路家樂福及愛買,搭配振興券起跑推出國產有機農產品行銷活動,購買生鮮有機商品滿399元及200元,即贈80元現金折價券或現抵20元;用振興券消費,還可抽有機蔬菜箱。
外食也吃得到安心溯源 農糧署攜手飯包業者首推產銷履歷飯包
外食也要吃得安心!農糧署首度與國內最大連鎖飯包業者悟饕池上飯包合作,使用產銷履歷三光米製作養生飯包,即日起於全臺205家門市販售,預估每個月可銷售7.5萬盒,使用產銷履歷稻米達7公噸。
「鐵牛力阿卡」曳起老化農村 內城社區人口回流、打開農業活水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利用耕耘機與人力手拉車組裝成的「鐵牛力阿卡」,將早期農民不可或缺的農事幫手,轉變成載著遊客走訪社區、最接地氣的交通工具,鐵牛車隊所帶起的休閒農業,更讓老化的農村找回發展生機。
全國龍眼蜜評鑑復辦 「特等獎」12名出爐
千呼萬喚始出來!由台灣養蜂協會主辦的「全國國產龍眼蜂蜜評鑑」今年恢復辦理,評鑑成績今(9)日揭曉,今年全臺總計有119名專業蜂農報名龍眼蜜評鑑,其中包括何文當、黃丞璽等12名蜂農的龍眼蜜獲得「特等獎」榮耀。
提升國產雜糧自給 農委會推下學期全臺國中小喝國產豆漿
國產雜糧自給率僅約6%,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盼從需求端拉動生產端農民增產,推動校園午餐每週至少喝1次國產豆漿,下學期起將擴及全臺國中、小學校,目標銷售285萬瓶國產豆漿,將增加145公噸大豆使用量。
進口米赫見國內水稻品種 農委會修法禁止侵權水稻回銷 最高開罰150萬元
農委會3日預告訂定「限制輸入我國之稻米貨品」草案,禁止輸入未經我國授權境外生產的稻米品種,違者可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最高處150萬元罰鍰,且貨品全數沒收。修法預估最快明年初生效。
開放固殺草? 紅豆農:期待兼顧食安與收穫的藥劑
農委會將開放固殺草做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種植紅豆的農民指出,自從巴拉刈禁用後,農民就普遍對無藥可用感到很恐慌,政府有必要開放一支能有效乾燥的農藥給農民使用,期待政府開放的藥劑能兼顧食品安全及收穫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