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71 頁
最高2年72萬元! 「農業經營準備金」助青農降低從農風險
農委會今(6)日宣布,針對18至45歲的新進農民,不分農糧、畜牧或漁業,具有農業經營技術及農業經營場域,即提供最高2年72萬元「農業經營準備金」,協助青年從農穩定經營。
智慧科技助攻蕉農築城計畫 屏東蕉銷日可望達2千公噸
屏東縣在經濟部工業局經費補助下,推動「重返日本市場,屏東蕉農的築城計畫」,應用AIoT人工智慧、區塊鏈與Global G.A.P.(國際良好農業規範)轉譯系統,幫助蕉農生產標準化,取得外銷品質競爭力,預計今年香蕉銷日可再創新高,達2千公噸。
國產花卉幻化現代裝置藝術 101大樓展現臺灣之美
臺北101大樓國產花卉藝術創作展,由新銳花藝設計師李嘉偉、古文旻等人布置花卉裝置,將國產花卉轉變為具當代美感的裝置藝術,3日起進駐臺北101大樓1樓大廳,將展出至17日為止。
水蕹菜大力吸氮 農田逕流水變乾淨 二級保育類彩鷸都來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試驗證明,以水蕹菜(空心菜)做植生緩衝帶,可有效降低逕流水80%的氮,降低環境負擔,且植生緩衝帶田區全年有水,營造類濕地環境,提供蛙類、鳥類良好棲地,田間甚至有二級保育類鳥類彩鷸出沒,有助維護環境生物多樣性。
農田水利10子法待修訂 灌溉制度、水利小組依循舊制不改變
《農田水利法》2日在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農委會表示,農田水利法相關10個子法將在母法正式施行之前修訂完成。農田水利會改制後,將維持水利小組等基層組織,繼續辦理農田水利業務,灌溉配水也將延續既有制度不會調整改變。
臺灣竹藝、友善農產跨界合作 「小農時光─竹茶市集」1日開幕
「小農時光─竹茶市集」除有友善耕作農產加工品,包括本土雜糧、無麩質蛋糕、水果發酵酒、手工皂、有機棉織品等,還展出「2020全國有機茶大賞」得獎茗茶,以及臺灣竹會9大竹藝品牌,讓人盡享農產品、茗茶的味覺、嗅覺之美,兼享竹藝的美感盛宴。
高溫少雨甜菜夜蛾密度攀升 專家籲用性費洛蒙共同防治
近來宜蘭地區夏季高溫炎熱、雨水偏少,田間甜菜夜蛾密度攀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甜菜夜蛾危害青蔥嚴重,田區相鄰農民應共同防治,懸掛性費洛蒙誘引劑捕捉成蟲,並適時施藥,避免蟲害影響青蔥產量品質。
最高現打66折! 國家森林遊樂區電子門票1日開賣
林務局12處國家森林遊樂區及烏來台車1日起正式開賣電子票券,民眾不用排隊買票,只要購買電子門票即可入園,不分平、假日,還可享全票票價最多66折優惠;憑電子門票入園,太平山等8處遊樂區還可免收停車費。
木虌果套袋防蟲害 用對套袋省成本、減農藥
木虌果完成授粉後套袋,可大幅改善果實遭受蟲害問題,甚至可以免去施藥防治,經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測試,聚酯纖維(又稱特多龍或達多龍)材質的薄紗網袋最適合木虌果套袋使用,搭配花梗夾束口,操作簡便且可重複多次利用。
木虌果早熟品種「臺東1號」育成 產量比東南亞品系高1倍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耗時6年育成國內第一個原生種木鱉果品種,日前正式命名為「臺東1號」,此品種夏季果實成熟僅需59天,是早熟品種,每公頃年產量達43.8公噸,高出東南亞品系1倍,極具栽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