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蕹菜大力吸氮 農田逕流水變乾淨 二級保育類彩鷸都來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水蕹菜(空心菜)做植生緩衝帶,可有效降低水稻田逕流水80%的氮。(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耕作使用肥料,肥料多餘的氮、磷可能造成環境負擔,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嘗試透過植生緩衝帶,降低田區逕流水的氮、磷含量,最近試驗證明,以水蕹菜(空心菜)做植生緩衝帶,可有效降低逕流水80%的氮,降低環境負擔,且植生緩衝帶田區全年有水,營造類濕地環境,提供蛙類、鳥類良好棲地,田間甚至有二級保育類彩鷸出沒,有助維護環境生物多樣性。

「植生緩衝帶」是指鄰近溪河、湖泊、海洋等水體的人工植栽或天然植被, 具有降低地表沖蝕,攔阻泥沙、汙染物等功能。由於農業耕作不免使用肥料,但肥料中過多的氮、磷若未被土壤吸附,隨著逕流水進入水域環境,便可能造成水域優氧化、藻類增生等問題,影響自然生態,花蓮農改場從去年起,在花蓮新社部落臨海的6公頃有機水稻田下方田區,種植1分地的高需肥量水蕹菜,做為植生緩衝帶,監測其是否有助降低水稻田逕流水的氮、磷含量。

栽培水蕹菜不另外施肥,全靠逕流水的肥分,只做調整水位高低、刈除雜草等管理,不增加田區多餘的變化元素。花蓮農改場監測發現,水稻田逕流水磷含量忽高忽低,看不出明顯降低趨勢,原因尚待進一步探究;不過,逕流水氮含量則顯著不同,有植生緩衝帶相較於無植生緩衝帶,可減少80%氮含量,明顯有助降低農業活動對環境的衝擊。

因植生緩衝帶的水蕹菜田區全年有水,提供蛙類及鳥類良好棲地,花蓮農改場委託民間同步進行生態調查,便記錄到貢德氏赤蛙、虎皮蛙、池鷺及二級保育類的彩鷸等蛙類及鳥類。花蓮場助理研究員徐仲禹說,植生緩衝帶有助維護田區生物多樣性,但也因鳥類變多,農友擔心稻作遭受鳥害,所幸農改場裝設簡易驅鳥器後,效果不錯,讓農友在生產與生態間取得平衡。

選擇植生緩衝帶種植的植物,花蓮農改場原即考慮以作物為主,希望能增加農友的收成,但考量芋頭、筊白筍等作物植株較高,東部地區易受風災,因此最後選擇栽培低矮的水蕹菜。徐仲禹指出,水蕹菜若要發揮植生緩衝帶功能,實際栽培將無法採收或只能少量採收,花蓮場研究證明植生緩衝帶有益環境維護,研究成果未來將提供農糧署參考,盼能將植生緩衝帶納入「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項目之中,增進農友種植意願。

新社部落植生緩衝帶發現二級保育類鳥類彩鷸。(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植生緩衝帶田區提供蛙類、鳥類良好棲地,池鷺也到此一遊。(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