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山景

農業淨零2040達標有影無 淨零排放辦公室的超級任務

農業近幾年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甚鉅,更顯農業淨零、紓緩氣候暖化與變遷的重要,事實上,農業是各部門中擁有「極佳淨零體質」的潛力新星。淨零排放辦公室的任務,就是透過部門內協調及跨部門溝通,逐一統合資源並實現目標,讓農業的淨零天賦替自己,也替整個環境貢獻力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正面迎戰氣候變遷 邁向農業淨零排放

極端氣候為全球永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已是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在聯合國提出專案報告(AR6)示警後,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將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列為國家重大政策目標,更有不少國家已完成立法,提出具體期程和路徑圖,希望達到2050淨零排放。

豐年7204 農業淨零 碳金時代來臨

《豐年雜誌》2022年4月號 農業淨零 碳金時代來臨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國家目標,在極端氣候變成「新常態」之前,製造、運輸、住宅,以及農業部門,都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21年9月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在綠能、減少碳排之路上,率先邁出重要的第一步,更在今年(2022)2月的「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與各界團體及專家學者共同擬定「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等四大主軸,為本身就具有「減碳體質」的農業鋪出明確的淨零大道。國人未來是否能順應國際趨勢,迎接農業碳金時代的商機,且看此刻產官學研與全國人民的意念與努力。

有機芹菜的省工栽培法 鏈狀紙穴盤模組讓農民超省力

有機芹菜不易買到,這是由於芹菜種子發芽不整齊、苗期長,加上種子小、播種耗工,近年來因為農村普遍人力短缺,除草效率有限,芹菜苗難以與雜草競爭,導致生產成本過高。即便是慣行栽培的芹菜,近年栽培面積也是逐年下降,在1999年時為1,631公頃,但2019年面積已減為1,225公頃。如今,這些問題有了突破的契機。

巨峰葡萄

葡萄無籽化生產技術應用 以巨峰葡萄為例

葡萄為全球廣泛栽培的溫帶果樹,依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2019年統計資料,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積超過740萬公頃、產量7,800萬公噸,其中57%加工作為葡萄酒及果汁,35%為鮮食葡萄,另8%作為果乾及果醬等,產值達310億歐元。

臺灣以鮮食葡萄為主,主要品種為「巨峰」(Kyoho),栽種於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及彰化縣等地。依農業統計年報顯示,2020年栽培面積約2,300餘公頃,產量將近7萬公噸,產值69.3億元,惟仍自國外進口將近3萬公噸,金額達23.5億元,可見葡萄為廣受臺灣消費者喜愛的水果,而進口品種也多為無籽葡萄。

青蔥

拒絕蟲蟲危機 青蔥甜菜夜蛾綜合防治

青蔥是亞洲地區重要的辛香料調味品,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農情報告資源網統計,2020年臺灣青蔥生產面積前三大縣市,依序為彰化縣、雲林縣與宜蘭縣。其中宜蘭縣主要產區位於三星鄉,因氣候環境特殊,所產青蔥品質優良,因此「三星蔥」遠近馳名。近兩年,因夏季炎熱且乾燥無雨時間較長,甜菜夜蛾危害宜蘭縣青蔥的情形,較往年嚴重,甚至有部分蔥田必須全園廢耕、重新定植。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進行相關試驗和調查,提供農民有效的綜合防治策略。

鳳梨

果皮比果肉更含金? 鳳梨副產物的應用潛力

臺灣2020年鳳梨產量約42萬公噸,主要種植地區為屏東,約占臺灣產量的30%,為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年報統計2020年臺灣鳳梨種稙面積為1.2萬公頃,產量約為42萬公噸,產值為新臺幣85億元,產量與產值居果樹之冠。依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2019年全球鳳梨收穫面積約112.5萬公頃,產量共2,818萬公噸,其中以哥斯大黎加332.8萬公噸居全球之冠,其次為菲律賓274.7萬公噸、巴西242.6萬公噸、印尼219.6萬公噸、中國172.7萬公噸。

紅藜

紅藜的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穀類紅寶石的璀璨商機

臺灣藜擁有「穀類紅寶石」之稱,營養及機能成分豐富,有潛力作為保健及健康食品的原料,帶動國產特色雜糧產業發展。因全球市場的產品大多並未標示使用的紅藜品種,較難區分南美紅藜與臺灣藜產品,本篇以紅藜(含臺灣藜)進行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戽水

愚公移水:頭社的戽水文化 (下)

為了探索老頭社人思思念念的這項傳統灌溉取水技術,筆者展開了一連串的訪談和文物搜尋,並詢問是否有耆老還記得如何製作舀水的戽桸。耆老們都說以前戽桸人人會做,沒什麼稀奇,但問到誰有意願幫忙做一支,大家又顯得遲疑,僅有林如明先生表示願意嘗試看看,但他也沒有把握地說:「時間久了,戽桸的型態與製作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了……」。

香蕉農

參與國際供應鏈 農業淨零政策有助臺灣加入CPTPP的競爭力

臺灣已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未來臺灣加入CPTPP後,經濟成長率將顯著增加,大部分的產業將受惠於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的降低,外銷動能及產值均可擴大。雖然農業會受到進口的負面衝擊,但相對地,國內的消費者將受惠於較低的食品價格與生活負擔,也將為臺灣農產品出口帶來利益。另外,未來臺灣加入CPTPP,將擴大臺灣企業參與國際供應鏈,在臺灣的外商公司亦會受到母公司要求碳盤查、參與碳交易,農業淨零政策將有助於臺灣加入CPTPP產業的因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