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產業向心力,形塑精品價值 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

咖啡豆

臺灣咖啡品質精益求精,但產業鏈上的環節仍需補強。(攝影/王士豪)

文/葉小慧 攝影/吳尚鴻

國產咖啡品質愈來愈好,種植面積也在擴增,為了提升國產咖啡產業競爭力,強化垂直整合與橫向聯繫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輔導咖啡農友及產業團體於今(2022)年4月14日成立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簡稱咖啡聯盟),聯盟共同推選臺灣咖啡研究室計畫主持人林哲豪擔任首屆總召集人,並設立生產處理組、品質管理組、行銷通路組與休閒及文化組4個工作小組,負責推廣適地適種品種、病蟲害防治、產品品質管控、技術交流與拓銷展內外銷市場、形塑品牌形象及打造六級化產業等重要工作。

談到咖啡聯盟成立的契機,林哲豪說「一定要提到這個人,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執行長林宗富。」林宗富是臺灣大豆雜糧的重要推手,長期協助農糧署執行相關計畫,林哲豪因為林宗富的介紹,發現農糧署政策中,臺灣有產業策略聯盟的框架,「我們認為這個框架是很好的旗幟,讓臺灣咖啡農的向心力能夠被集中。」

也希望藉由聯盟的框架,適時宣導咖啡是非常辛苦的路,讓所有人在傷害發生之前知道咖啡產業的現實,「要意識到從事咖啡種植,首先要喝自己的咖啡、喝別人的咖啡、喝進口的咖啡,你才能知道自己在市場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的投資有沒有機會在未來某一天獲得回收。」林哲豪說,咖啡種植從種子開始要3~5年,從苗木開始也要1~3年,不像蔬菜水果能有較快的實際回收,但在過程中若無好的田園管理,不用期待生產出能夠交易的商品。

用杯測師統一品質語彙 拉近業者與農民的距離

咖啡聯盟正式成立後,林哲豪直言第一步就是「希望把咖啡業者跟咖啡農的距離拉得更近。」因此籌組階段就積極收集杯測師名單,希望讓已經取得證照的杯測師能共同為國產咖啡服務,「他們(杯測師)就有機會喝到臺灣咖啡,進而有機會發生下一步的採購。」目前已有100多位杯測師加入名單,願意為臺灣咖啡的未來進行評鑑。

咖啡農參加咖啡評鑑,杯測師能從第三方角度,客觀品評出咖啡的品質,「品質是很難溝通、虛無縹緲的事情。」林哲豪以茶葉為例,愛喝包種茶的人未必能欣賞魚池紅玉,愛喝鐵觀音的人可能覺得烏龍茶、包種茶都太輕,相比起來,咖啡歷史沒有茶葉悠久,細部文化沒有多重的次文化圈,而是廣大的世界地球村概念,所以「這個杯測方法和品質語彙是可以跟地球另一端的人進行溝通的。」

林哲豪去(2021)年與臺灣咖啡協會、國際卓越咖啡聯盟(ACE)合作,共同舉辦的「2021典藏臺灣精品咖啡國際競標(Taiwan PCA)」,是臺灣咖啡歷史上第一屆典藏咖啡生豆競標(PCA,Private Collection Auction),由嘉義卓武山咖啡農場日曬藝伎咖啡豆,以89.77的杯測高分拿下第一名,並以每磅500.5美元的價格結標,打破ACE成立20年來所舉辦競標最高紀錄。

臺灣第一次舉辦國際競標,就吸引美國、法國、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共14個國家參與,當中還有咖啡界APPLE之稱的美國藍瓶咖啡Blue Buttle Coffee一起競標,證明臺灣咖啡品質已受到國際買家的認可。林哲豪表示,這就是受益於現在咖啡杯測的系統,在咖啡品評的市占率非常高的優勢,加上全球化供應的完全競爭市場現況,反而讓臺灣咖啡能在公平的角度裡面被大家認識。

他笑著指出,很多傳統或資深的咖啡業者訝異這兩年臺灣咖啡的表現,但臺灣咖啡並不是這兩年才表現這麼好,「這兩年我們才把這個Taiwan PCA推出來,讓大家有機會進到這個平臺來被認識,讓臺灣咖啡用國際熟悉的語彙和系統,突然被大家看到了,所以大家才嚇一跳。」而這也是仰賴對咖啡有熱情的咖啡農所達成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也顯示出咖啡品質標準的重要性,「而且這標準不能是在臺灣自己變出來的。」林哲豪強調,若自己貿然訂定一個標準,很容易陷入關起門來的第一步,為了能夠跟全世界所有人進行溝通,必須採用國際通行的標準,「即便那些標準未必是百分百符合臺灣現況需求,我們仍然要抱持開放的心胸接納,不應跳脫國際。」

林哲豪
林哲豪表示將扶持更多的咖啡杯測師,協助國產咖啡農建立品質信心。

從產地到餐桌的魔鬼細節 傳達臺灣咖啡品質價值

2021 Taiwan PCA的成功,也讓林哲豪等人發現,好的活動和機制可以讓大家共同行銷,因此「不能停留在一年一場的煙火秀,要順著賣這麼一場的事情把它能量更加集中,看有沒有機會幫大家做形象的改善。」除了今年繼續舉辦2022 Taiwan PCA,林哲豪提到,以部分農民使用肥料袋和青果社其他水果的箱子來包裝咖啡豆為例,相比伊索比亞咖啡農穿著傳統服飾行銷,「人家1公斤400元的咖啡豆,你1公斤要賣2,000元,這樣說不過去吧?」

臺灣精品咖啡樣品
2021 Taiwan PCA一炮而紅之後,林哲豪繼續舉辦2022 Taiwan PCA,圖為寄給國際買家競拍的臺灣精品咖啡樣品。

林哲豪強調,這是臺灣咖啡產業立即需要解決的問題,要讓農民意識到自己的產品不是只有那顆咖啡豆,「不是數字問題,而是品質問題、價值問題!」只有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旅程都做得好,才能讓臺灣甚至全世界的消費者接受臺灣農產品品質的價值傳達,進而讓他們願意有採購行為發生。當把臺灣咖啡的名聲與價值拉到一個高度之後,「我們只缺一件事情,就是把臺灣咖啡送到對的人手上。」他認為,當外國友人來到臺灣,也想消費臺灣的好東西,「問題是我們臺灣準備好了嗎?」

咖啡聯盟宣布成立當天,國內知名連鎖通路業者「路易莎咖啡」當場簽訂合作備忘錄,將由聯盟統籌旗下優質生產者,供應路易莎咖啡1,200公斤國產咖啡豆,林哲豪說希望在今年內完成供應成果,但也直言:「採購多少咖啡都是數字工作而已,真正要落實的是做到產品品質的價值傳達,有沒有辦法讓大家真的認識到它的價值,而且價值是愈來愈高的?」

為了有效整合相關資源達成品質目標,咖啡聯盟由咖啡農民為核心組成,前面3年鎖定個別農民、合作社、產銷班、農民協會,並與臺灣咖啡發展協會重點合作,「裡面有很多獨立的咖啡館業主,一部分的咖啡農,是我們聯盟中唯一的非農民團體。」林哲豪說,咖啡聯盟將與臺灣咖啡發展協會共同執行接下來的一系列計畫,同時密切與各個產學研單位接洽,如咖啡技術的主管單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有做咖啡種原收集的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合作農產品形象改造的臺灣設計研究院、成功加值臺灣咖啡形象的農委會水保局等。

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與知名咖啡連鎖通路業者「路易莎咖啡」簽署合作備忘錄
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見證下,與知名咖啡連鎖通路業者「路易莎咖啡」簽署合作備忘錄。(攝影/游昇俯)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