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在魚醫生潘世瑩眼中,每條魚都是可愛的孩子,圖為工作室裡的金魚們,飽嘗冬蟲夏草製成的飼料,個個活力十足。

打造魚寶貝的萌寵烏托邦 塔魚手札的奇幻之旅

人生病了要找醫生診治,那魚生病了該找誰呢?「用『金魚腦』來形容健忘,是一個錯誤迷思,其實金魚的記憶不只3秒鐘,而是3年喔!」聊起魚,彷彿開啟了觀賞魚獸醫師潘世瑩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分享魚世界的奧妙。她與水族造景師蔣欣葳共同創立「塔魚手札工作坊」(以下簡稱塔魚手札),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喚起大眾對水中小生命的重視,讓觀賞魚不僅僅是觀賞魚,而是陪伴你我的療癒夥伴。

紅火蟻禍害無窮

紅火蟻止步! 檢疫工程用農業植栽客土,避免蟻災肆虐

紅火蟻性喜向陽溫暖與好近水而居,以向陽空曠地、電器及配電箱為棲息地,會對電器纜纖咬螫注入酸蝕,經常造成斷電,甚至引發機場更大飛安或交控系統破壞。紅火蟻排外性極強,只要被牠建立起蟻巢後就攻城掠地,傷害其他原生物種生存空間,如土壤中的益蟲蚯蚓、雛鳥幼蟲與卵窩以及植物的種籽等,均會被其掠殺殆盡,易破壞土壤微棲地正常循環,必須嚴陣以待。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葉形呈披針形。

兼具香氣、凝膠力又豐產!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

仙草是唇形科仙草屬一年生植物,分布於臺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山麓,栽培區域包括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楊梅區、嘉義縣水上鄉、苗栗縣銅鑼鄉及獅潭鄉等地區,其中以新竹縣關西鎮栽培面積最多。仙草是百草茶中最常用的植物,將乾燥仙草莖葉加水煮成仙草茶飲用,為夏季消暑飲料;或將仙草莖葉萃取液,加入澱粉凝結成黑色仙草凍,為夏季相當受歡迎的冰品材料。

甜蕎

從綠肥變身超級食物 臺灣本土蕎麥正興起!

知名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深印在劇迷腦海中的重要場景,絕不會錯過的,是那整片白綠相間,如細雪初降大地般廣闊的蕎麥花田。顏色雪白,花語是「戀人」的甜蕎花穗,與一般所知蕎麥麵中的蕎麥同株,在結果前會盛開滿滿細碎的小白花,白色花瓣中一抹淺黃的花心,還帶著粉色的花蕊,隨風搖曳的嬌俏模樣,宛如初雪覆蓋大地,讓人彷彿抵達仙境般地美麗。而這樣的美景,其實不用出國,在臺灣就能看得到!

緊鄰聯合大學的苗栗八甲茶區

茶園裡的繁星,魯冰花栽培有學問 增進地力收成豐,金黃花海超吸睛

每年2~3月,有「客家母親花」之稱的魯冰花盛放於臺灣北部鄉間茶園,為黛綠茶叢染上一片金黃,美不勝收,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其實栽植魯冰花,不僅可營造花海景觀,對改善土壤質地、養分回收、雜草控制更是卓有貢獻。到底如何栽種才能彰顯魯冰花的綠肥功能?茶園與水田施作須注意哪些細節?黃花、白花、紫花的差異在哪?看完這篇,想必魯冰花的魅力成因和各種栽培知識都難不倒你了。

柑橘

椪柑袂膨風,桶柑袂通風 雅俗共賞的柑橘家族

椪柑(台語音phòng-kam)外型膨膨、蒂頭部分常鼓脹突起,果肉中心有空隙,顯得肨奶(hàng-ling)、胖嘟嘟而得名。然而它可不是「肚子無貨」、只吹牛「膨風」(phònghong)而已,卻是貨真價實、多汁甜美,且非常容易剝皮、不沾溼手指。相對的,桶柑(tháng-kam)外皮比椪柑粗厚,與果肉連結稍緊、相較難剝皮,果肉中心緊密結合、沒什麼空隙;但,也不是密封得袂(音bē/buē,意沒能)「通風」、透不過氣,且果肉質地常不比椪柑遜色。

花東縱谷冬季休耕稻田的花海景色美不勝收

深入宜花東綠野仙蹤 認識新興綠肥滿江紅,流連縱谷花花世界

春節期間行經花東縱谷,放眼所及常是一大片黃澄澄的油菜花或迎風搖曳的波斯菊花海,藍天白雲下的稻田,化身七彩燦爛的立體畫布,叫多少經過的大小朋友不由得慢下腳步,心醉神迷。

自前段作物生產到後端飲食加工

萬用綠精靈,從平原到坡地都適種 綠肥大豆台南4號與台南7號

從豆漿、豆干到植物雞精,百變多姿的大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擔綱滋養農田的綠肥小精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育成的綠肥大豆「台南4號」、「台南7號」,是提升水旱輪作品質的優秀幫手,既可抑制田間雜草生長,也能與根瘤菌共生發揮固氮效益,促進土壤肥力、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凡平地耕作與坡地果園栽培,都少不了綠肥大豆活躍的身影。

春季是水稻插秧時節,農民與水稻研究員奔走田野

溫室栽培好幫手 綠肥水稻抗熱又驅蟲 設施專用綠肥臺南17號

水稻除了拿來吃,還可以當綠肥?「臺南17號」辦到了!它是臺灣第一支溫室專用綠肥水稻,不僅能在高溫烤箱般的夏季溫室裡茁壯成長,還能減少土壤中的線蟲數量,降低蟲害發生機率,更能改善設施栽培常見的土壤鹽化問題,破除連作障礙,是協助農民提高作物產量的得力助手。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投入種苗領域40年,熟知綠肥作物對農業乃至於生態的重要性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綠肥讓土壤變健康,也能減碳增匯助農業淨零

臺灣種植綠肥作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即便在1970年代化學肥料興起時,綠肥一度式微,但主管機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仍持續推廣綠肥,因為綠肥有相當多元的功能,不僅能提升下一個期作作物生產力,也對整體生態有益,更能幫助維持土壤環境平衡,減緩土壤因過量施用化肥持續惡化,是永續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