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糞躍轉聚寶盆!發電吸金又滋養地力 農科企業艾貝科的綠金願景

蛋雞。

雞蛋散見於各類飲食中,而生產途中的雞隻糞便如何妥善處置,亦是享用鮮蛋之際需考量的課題。(攝影/黃毛)

文/何宜嬨 攝影/黃毛 圖片提供/賴奇厚

香甜的玉子燒、珍珠奶茶及醬燒烤鴨,生活中處處可見引人垂涎的畜牧產品,但生產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動物排泄物,卻被視為惡臭與髒亂的源頭。「連結土地、環境友善,不只是一個口號與學術研究項目,更需要實際行動的場域。」擔任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的賴奇厚教授,深耕畜糞沼氣發電研究,偕同校內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汪浩教授、會計學系張森河教授等跨領域專家,齊心將學術轉化為實務,並於2020年邀請百大青農劉震鋐擔任董事長,成立逢甲大學衍生企業「艾貝科農業科技公司」(簡稱艾貝科)。不僅有效解決畜糞處置問題、創造綠電收入,還將剩餘產物製成農田肥料,供給作物生長、成為畜牧動物的餵養飼料,為小農開創了循環經濟的綠能商機。

艾貝科團隊成員介紹。
艾貝科團隊成員介紹。

順應氣候變遷,臺灣農牧業轉型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愈演愈烈,永續發展不再是遙遠的紙上談兵,而是全民關注的切身議題。近年來臺灣畜牧業者接連投入沼氣發電的行列,透過厭氧醱酵從動物糞尿生成沼氣,再經純化處理,導入發電機作為燃料,產生綠色電力。賴奇厚說明,雞、豬、牛等不同種類的畜牧糞便,各有不同的固體物含量及氨氮濃度,需設計相對應的利用方式,才能妥善發揮畜糞變黃金的價值。

農業發展不能只看單一事件,而是環環相扣互為影響,以豬糞發電為例,除了沼氣醱酵,還有沼渣及沼液的處理問題。若結合農業應用,不但能解決去化難題,從根本解決排泄物的處置,還能增加農業產值,帶動周邊產業形成循環經濟,進一步提升農業碳匯。賴奇厚指出,除了豬糞利用,雞糞發電亦具有成長潛力,目前臺灣案例並不多,較為人所知的實例為石安牧場,其規模大且運作模式成熟,已轉型為企業化經營。

臺灣養雞戶多屬中小型飼養場,農民對於配置雞糞發電設備,仍有不少疑慮,以為雞糞發電並不適合小規模飼養場域。「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雞農、肥料廠商等等,都希望看到『已經成功』的小型個體戶案例,不太願意冒險當先鋒,這也是我們在推廣時遇到的一大瓶頸。」

逢甲大學綠能中心秘書賴奇厚。
逢甲大學綠能中心秘書賴奇厚認為,學術不脫實務、實務輔助學術,致力於推廣沼氣發電的產業應用,願打造生生不息的資源循環系統。

化解雞糞堆置惡臭,發電節能又減碳

對比養豬或養牛廢水,雞糞含水率較低,養雞戶通常會將新鮮雞糞曝曬於養殖場空地,曬乾後再低價售出或贈予農民作為肥料。看似零成本的處理方法,不僅讓糞便臭味隨風散逸,也吸引了漫天狂舞的蒼蠅,引發鄰里怨聲,轉而檢舉養殖場製造空氣汙染。

為了根絕雞糞惡臭問題,艾貝科運用厭氧消化將雞糞轉換成沼氣,再透過沼氣發電機產生綠色電力,並讓雞糞停留於桶槽內30天以完全醱酵,最終產生的醱酵液有兩種利用方法,一是液體回流至消化槽製成液態肥料,二是固體經脫水乾燥變成無臭的固態肥料。兩者均可重回農地滋養作物或牧草,輔助農民建立友善無毒的健康農業,落實循環經濟的目標。

雞糞經沼氣發電後,將剩餘沼渣再利用,製成固態肥料。
雞糞經沼氣發電後,將剩餘沼渣再利用,製成固態肥料的示意圖。(攝影/黃毛)

有別於豬糞或牛糞,雞糞所蘊含的高濃度氨氣與氮氣,會抑制厭氧消化的效率,導致沼氣產量不足或品質欠佳,影響發電功效。賴奇厚表示,相較於稀釋、共消化、菌株馴化或去除氨氮等其他厭氧消化方法,艾貝科的專利技術可以讓厭氧消化系統中的游離氨氮,保持在適合甲烷生存的濃度,促使沼氣產量維持高峰狀態,大幅提升約20%的沼氣產量。

即使擁有明確目標與堅實技術,賴奇厚坦言永續這條路並不好走。「雖然我們對艾貝科的技術深具信心,但公司成立後到現在,還在尋找第一家合作的夥伴農場。因為雞農不認為現在的處理方式有哪裡不妥,也擔心投資成本能否如實回收,所以還在觀望。」

與眾多農友互動後,賴奇厚發現,雞糞處置確實是農民心中的痛,除了自掏腰包請代處理業者收拾之外,雞糞堆肥所引起的臭味問題,也可能牽動額外支出以處理民怨,讓他不禁感慨:「其實雞農也想要一套能真正解決雞糞問題的解方。」

一手包辦媒合應用,讓雞農省時省力

當今臺灣畜舍的屋頂多半租予太陽能板業者,依據現有太陽能商業模式,農場主人坐收租金即可,無需勞心費神加以管理。在這般前提下,艾貝科考量農友執行的便利性,其沼氣發電系統為自動化操作,農民僅需定時進料雞糞,而機械設備的維護、副產品製成肥料的銷售,則悉數交由艾貝科負責。「厭氧醱酵的技術原理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操作方式和客服處理,艾貝科是臺灣本土公司,當反應槽或系統有什麼狀況,都可以第一時間提供協助。」

艾貝科團隊所設計的厭氧消化設備,單日可處理2公噸雞糞,其沼氣發電機的裝置容量為30千瓦,約需70坪的設置面積,建置成本共約新臺幣1,200萬元。以此規模納入綠電、沼渣及沼液肥料收益推算,預估雞糞發電的資金回收年限約8~9年,與裝設太陽能板的回本時間相去不遠。

「小農投入沼氣發電,最大的門檻是規模經濟的問題,因此我們特別設計出適合小農戶的沼氣發電設備,大約是2萬隻雞的飼養數量,透過販售綠電跟肥料,既可以維持營運支出,還能賺到錢;要是低於這個養殖數量的業者,比較不建議投入沼氣發電,經濟效益不會太高。」賴奇厚指出,臺灣多數養雞場猶有空間可設置沼氣發電設備,依《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規定,綠能設施不在土地面積70%為農業生產用途之列,故餘30%閒置空間可搭建沼氣發電設備。

艾貝科設計的小農雞糞發電整廠輸出設備。
艾貝科設計小農雞糞發電整廠輸出設備,降低農民投入沼氣發電的門檻。

「雞糞發電本身不只創造綠電,同時還有碳權與綠電的販賣收入,今(2023)年生質能售電的電價再度調升,對於觀望沼氣發電的投資者,是一劑強心針。今年度我們收到很多雞農與羊牧場詢問,希望可以投入沼氣發電的行列。」賴奇厚透露,原先已有農友和艾貝科簽約,後因建築法令規定畜舍必須鄰路,而那位農友的畜舍恰巧不符合這項規定,只好忍痛中止合作。為了增加友軍信心,艾貝科決定主動出擊,直接購買鄰路土地增建沼氣發電示範廠,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預估2024年春天可正式亮相。

雞糞發電循環示意圖。

雞糞發電的挑戰與潛力

賴奇厚闡述,在沼氣發電的反應過程中,單一排泄物並非良好醱酵的最佳條件,「一個完全成熟的沼氣發電場,可以處理多種動物排泄物的混合料源,甚至包含食品工業的廢棄物,例如過期食物。」由於法規限制,臺灣畜糞發電只能使用單一動物糞便,不同於國外可混用多種畜牧糞便。

「假如飼養場旁邊有一塊狼尾草田,有使用畜舍處理後的沼液來灌溉種植,那這片狼尾草可以再回到畜舍做沼氣發電,目前頂多容許到這樣。」他說明,這也是臺灣沼氣發電面臨的另一項瓶頸,期待農業單位對此可逐步開放沼電要素,比如花蓮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屬於集中式的沼氣發電廠,即混合周邊地區的豬糞與牛糞作為燃料。「彰化是臺灣養殖重鎮,如果放寬沼電限制,也許未來雞農跟鵝農可以混合雞鵝糞便集中處理,突破禽畜數量不多、無法在自家設置沼氣發電的限制。」

歸結臺灣雞糞發電的局限,賴奇厚認為有3項主因。一是電力饋線的缺乏,二是投資金額與回收年限的條件,三是農友不了解沼電技術所衍生的誤會。「目前養雞業者自己投入雞糞發電的比例並不高,全臺灣不超過5間,絕大部分雞場還是請代處理廠或肥料廠,外包載運、處理雞糞。」隨著載運清理成本逐年攀升,雞農開始尋覓替代方案,而賦予農牧廢棄物新生的沼氣發電,將是未來臺灣農畜發展下,串聯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樞紐。

畜牧業沼電場循環經濟。
雞糞發電妙用多,除了解決雞糞惡臭問題,還為農民創造綠電及友善肥料收益,保護生產環境兼顧農事經濟。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