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愈來愈多國家將坵塊作為土地調查的最小單位,更能有效掌握農作物生長變化,臺灣也正逐步發展相關圖資系統。(攝影╱krstrbrt on Adobe Stock)

農地利用調查 土地坵塊分析是趨勢:搭配科技工具監測 精確即時更勝地籍圖

坵塊(parcel或agricultural parcel)指農地連續栽培單一作物的最小範圍,也是許多國家執行土地調查的最小單元。坵塊調查可搭配衛星影像、深度學習技術等,提供更精確且迅速的土地資訊;相較之下,臺灣現行主要使用的地籍圖雖發展成熟,但面對現代農業的需求時,難以即時反映作物生長多樣性與變化。

藍紫色花心是藍眼菊典型特徵,白色舌狀花是基本款,花心黃色為欣賞時帶來更多層次與趣味;黃、橘色是與非洲金盞花雜交而得。

春風搖曳的媚眼 深邃迷人藍眼菊:日照需足、避免淋雨 補充開花肥可持續盛開

熱鬧的春節過後,花市商品逐漸褪去節慶色彩,轉而呈現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這個時節,多種菊科花卉相繼登場,例如俗稱瑪格麗特的木春菊、天晴碧空花色的藍菊,以及有著湛藍深邃眼眸的藍眼菊家族。這種彷彿擦著藍紫色舞臺妝眼影的菊花,常令愛花人為之著迷,不知不覺就將它迎回家中。

十八羅漢山由礫岩層構成,在侵蝕作用下自成獨立山頭,深具景觀、地質與生態等價值。(攝影/劉敬端)

穿山走溪行六龜 與十八羅漢同行:社區與保護區和諧共生 發掘深度旅遊價值

你是否曾與「羅漢」同行?穿走荖濃溪畔,山會以各種姿態陪你奔跑、坐臥,同呼吸、共步伐。在這個由保護區與地方社區共同守護的天然地理教室,觀察礫石層變化、聆聽雷公溪流的大自然節奏,通往神祕時光隧道與蝙蝠相遇,感受六龜生態與地貌的殊美豐饒。

紐西蘭液態乳進一步開放,乳業乃至國內各界均對其影響有所關注,部分酪農不敢樂觀。(攝影╱吳尚鴻)

紐乳下酪農心聲 乳廠限收已感寒冬 酪農業:鮮乳勁敵是美國 乳源揭露維護業務用市場

國內酪農產業2023年生乳產量已超過47萬公噸,其中八成由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四大乳品廠收購。大型乳廠往往兼營國際貿易,除了向國內酪農收乳,也會進口國外乳品,具調配乳品乳源的能力,甚至自有銷售端的超商通路,掌握乳品上架販售。過去兩年乳廠紛紛要求酪農減產,嚴格執行合約收乳量限制,超量即不以品質加價收購,或是只以低價收購,讓酪農大感壓力。

《豐年雜誌》2025年1月號 2025紐乳叩關 臺酪爭鮮

12年前的癸巳蛇年年尾,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開始生效,12年來紐西蘭液態乳關稅配額逐漸擴大、配額內免關稅,至今年全面開放無上限的零關稅紐乳。紐西蘭、美國、澳洲等國乳品早已陸續來臺,近年新增品牌尤多,臺灣酪農難免擔憂利潤乃至生存空間受到影響,紐乳全面開放後將牽動未來更多貿易協定,同樣要求乳品零關稅。面對進口乳品,臺酪爭鮮,已是風味、品牌與產地識別的戰場。

芥菜新品種桃園3號-圓頭仔瘤莖趨近圓球且側芽較少,可減少採收時修整工作,適合未來開發機械化採收。

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 榨菜加工優質品種:瘤莖大、形狀圓 因應暖化、為機械採收鋪路

臺灣傳統飲食中,榨菜長久以來是家常小菜的重要角色,原料「莖瘤芥」栽培面積曾維持在1,000公頃以上。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農村勞力短缺以及飲食習慣轉變,昔日蓬勃的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近年規模低於百公頃,為振興產業,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五峰分場研究團隊從育種技術著手,推出了更適合現代農業需求的芥菜新品種「桃園3號—圓頭仔」。

面對氣候變遷除了淨零排放,也需要搭配調適策略,應對極端氣候更頻繁發生的現況,維持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攝影╱林清華)

追求2050淨零排放 「調適」策略亦不容緩:氣候增溫2.5℃恐難避免 七大措施保障農業生產╱陳吉仲

因應氣候變遷,聯合國提出「減緩」(mitigation)和「調適」(adaptation)兩大策略。近年各界關注2050年淨零排放,提出各項減碳、增匯措施,期望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碳匯量達成平衡。然而如火如荼推動淨零時,原本是因應氣候變遷主軸的調適策略,須同步落實執行,兩者缺一不可。

隨著紐西蘭液態乳進口全面零關稅,可預期鮮乳櫃上的產品更多樣,但加工、包裝甚至乳牛品種、飼養方式差異,本就讓「鮮乳」充滿歧異性。

從牧場到市場 鮮乳生產、購買小知識

走進超級市場,鮮乳櫃上光是臺灣的廠牌就五花八門,部分通路還有上架來自國外的進口鮮乳,加上飲料貨架上各式保久乳,許多消費者可能好奇,為什麼同樣是鮮乳,味道卻不一樣,保存期限也有長有短?從牧場飼養乳牛、擠乳、乳廠加工包裝再送到通路,各環節都有非常精細的規範與要求,也決定了鮮乳的風味與外觀,買一罐鮮乳回家,確實有諸多細節需要注意。

紐西蘭液態乳可全面零關稅進口,勢必影響乳品市場版圖,國人對國產乳品的支持將是臺灣乳業未來發展關鍵因素之一。

零關稅紐乳壓境 每天2杯國產牛乳翻轉乳業:臺灣乳品突圍靠「新鮮」 酪農望加強產地識別

今(2025)年「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全面生效,紐西蘭液態乳可以零關稅進口,數量無上限,由於進口乳品成本相對低廉,「紐乳」價格競爭力提升可能進一步對國產乳品產生排擠效應。因應ANZTEC衝擊,農業部提出「113-116年度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中程計畫」強化酪農產業韌性。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中)與許慶良牧場二代許東森(左)、許登畯(右)以「莊園級鮮奶」強調自身品質與特色。

鮮乳坊、許慶良等牧場打造「莊園級」品牌:臺灣風土迎戰進口乳品 獨一無二喝得出產地

「關稅保護拿掉了,我們就要實打實地找出差異。」2015年成立的鮮乳坊,堅持單一乳源,今(2025)年邁向10歲生日之際,也將面對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零關稅的重大挑戰。創辦人龔建嘉與許慶良牧場等合作夥伴攜手推出「莊園級鮮乳」,闡述牧場歷史發展、風土特色、飼料成分等,如何造就每座莊園獨一無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