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四方自設乳廠起初經營並不順利,但也是持續經營至今、擴展經營範疇的重要根本。

自營乳廠與加工 四方鮮乳的冒險與穩健:從小量開始製作起司 服務消費者穩定訂戶

從竹南火車站往西南方步行15分鐘,穿過這座全國人口第三大鎮,在住宅與中小企業廠房之間可以發現「四方鮮乳酪故事館」,亮橘與黃色的建築外層做出起司洞狀的裝飾,這是臺灣第一間穩定量產起司的工廠,也是首座起司觀光工廠,鮮乳的加工及包裝廠房則在一旁;四方的鮮乳、調味乳、優格等各項產品,都是在此地加工。

1975年創立的飛牛牧場熬過漫長轉型,以牧場坡地草原美景知名。

留美酪農日系造景 飛牛打造典範牧場:創辦人施尚斌:紐乳影響力不會排山倒海

飛牛牧場是全國名聲最響的酪農牧場之一,自1995年開園經營以來被視為國內休閒牧場典範,但在揚名以前卻有逾20年的潛沉甚至苦撐。在休閒牧場中,遊客能直接觀察到的細節恐怕只有一小部分,從遊園地區到畜牧場的經營管理,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有眾多鋩鋩角角值得產業借鑑。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在7歲以上年齡層鈣質攝取均不足,且乳品攝取量遠低於建議量。(攝影╱蔡佩靜)

參考日韓經驗思考「班班有鮮乳」:完善營養午餐法規 打好學童乳政策基礎

農業部自去(2024)年9月實施「班班有鮮乳」,但因為第一線教師工作量增加、乳品發放管理不易等問題引起爭論,最終於同年12月喊停。然而,酪農界多認為這項政策確有拓展國產乳品銷路的實質功效,並提供孩童發育所需的鈣質、蛋白質等營養。

找不到男工的情況下,作者身為「老闆娘」也得分擔搬運工作。

果園裡的老闆娘在彎腰 山城種橘奇幻之旅:親自勞動兼顧交陪 順利收成仰賴好工人

「有田有米工作室」的吳佳玲,從平地種水稻轉戰山坡地種果樹,既存在身體勞動方式的差異,勞力密集度較高的果樹採收更考驗雇主的在地人際網絡,如何聘僱工人、安排工作、與工人建立感情,進而找到穩定合作夥伴也處處是鋩角。

新穎的顏色與外觀是花卉育種者追求的重要目標,但耐熱、抗病等特性及後續栽培管理,均是新品種商業化生產必須考量的因素。(攝影╱吳尚鴻)

育種技術、健康種苗打造花卉競爭力 雜交育種簡介(七):強調創新的花卉育種

不論哪類作物育種,消費市場及栽培管理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觀賞用的花卉,育種目標與糧食作物和蔬菜仍然很不一樣。從消費市場的層面觀察,花卉育種著重新穎性、栽培管理以及的後續盆栽、切花和插花等應用;而從種苗業者的層面思考,在目標消費市場的偏好以外,物種的種原豐富度在從事育種之前就得考察。

德國的雲德(Jühnde)社區在2005年開始發展生質能源,如今已有超過200座村莊跟進。(攝影╱Axel Hindemith on Wikimedia Common CC BY -SA 3.0 DEED)

實踐氣候中和 德國生質能源村發展:因地制宜達成能源自給 穩定供能仍待突破

鄉村地區利用在地自然資源與條件發展再生能源,既達成能源自主,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良方。2005年德國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雲德社區(Jühnde)開啟「生質能源村」發展,如今德國面對2045年溫室氣體中和目標,「氣候轉型」概念走上舞臺,並透過「活躍氣候市鎮競賽」等活動,鼓勵各級地方發展再生能源。

盆菊花色奪目耀眼,為年節帶來喜氣氛圍。

添置喜慶植物 祥瑞富貴且迎春:花彩絢麗、濃綠旺盛 象徵美好寓意

年節將至,添置吉祥植物已成為許多家庭迎新春的重要儀式。從象徵財運的金錢樹、萬兩到花市中絢麗奪目的仙客來,這些花卉不僅增添年節氛圍,更蘊含祝福與美好寓意。本期以「招財進寶類」、「百花迎春類」與「吉祥如意類」為主題,介紹如何運用這些充滿年味的吉祥植物來妝點新春,並提供選購與養護技巧,讓花卉年節長紅。

鰻苗是夜行性生物,漁民淘「鰻金」必得在冬季夜晚來到河口、海岸。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入冬罕見颱風推遲漁季 攀越漂流木撈「鰻金」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鰻魚的生命循環與洄游史

全世界共有19種淡水鰻,牠們在生物學分類上都是鰻鱺屬,其中製作鰻魚飯所使用的日本鰻,以及歐洲鰻、美洲鰻和鱸鰻等,都是人類常食用的物種。不論就東亞地區或全球來說,日本鰻都是養殖規模最大的物種,在臺灣除了日本鰻養殖,俗稱為黑鰻的菲律賓太平洋雙色鰻也具養殖潛力。這些淡水鰻都擁有從海洋洄游到河川定棲,再洄游到海裡繁殖的特殊生命史,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型態。

韓玉山認為,鰻魚資源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實踐前,應縮減捕撈量,讓35%以上鰻苗能順利洄游成長。

開拓日本鰻養殖 完全養殖量產與保育並行:縮減野生捕撈量 人工鰻苗朝商業化發展

在環境破壞、氣候變遷與過度捕撈的夾擊下,近數十年來,養殖鰻量居首的日本鰻鰻苗捕撈量銳減至過去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以下。未來要拓展鰻魚產業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朝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前進,開發鰻魚資源量;同時建立捕撈溯源制度,縮減捕撈量守護35%以上鰻苗順利成長,將有助野生鰻魚資源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