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8 頁
農業部開店ESG STORE 盼明年底成功媒合百件專案:雙向一站式服務 企業實踐永續最佳場域
含括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三大概念的ESG是企業經營重要指標,在農業領域中實踐ESG也成為重要趨勢。農業站在氣候變遷第一線,不僅生產過程與環境交互影響,也牽動糧食安全,是社會安定的基石。企業投入農業ESG,協助農業永續發展,自然環境、社會大眾也能受益。
光林智能友善照明減少馬祖雌光螢棲地光害:企業發揮專長 投入瀕危物種保育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說,「螢火蟲是環境的重要指標!」尤其是族群僅分布於馬祖列島,數量僅約250隻的馬祖東莒黃緣雌光螢、不足百隻的北竿雌光螢,令她非常關心。
林業保育署搭建媒合平臺 緊扣國際ESG趨勢 :專注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 資金回饋在地部落
2022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從轄下的國有林出發,透過一系列政策誘因,並貼合實踐ESG的需求,引導企業主動前來平臺媒合專案。不僅要延續過往與企業的合作,更要以林業保育署管轄的國有林範圍,推出「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將主力放在森林碳匯、生物多樣性、山村與原住民部落等相關議題。
無印良品開拓臺灣農業 「ESG就是我們的DNA」:良品市場實踐在地化 展現永續行動豐碩果實
在臺灣擁有68家門市的知名日本零售通路品牌「MUJI無印良品」,從2020年開始即投入臺灣農業相關產品開發,至今全臺29家門市內設有「良品市場」,貨架上多達300種商品,與農友契作面積從70公頃擴大到350公頃。每一種商品背後均富含對農業ESG環境、社會面向的在地行動與關懷。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引企業投入生物多樣性:農業永續新顯學 資誠永續:不只減碳還要利於生態
企業投入ESG,過去熱愛種樹造林以抵消碳排放,近年有企業重視生物多樣性,投入物種保育等行動。中國信託於澎湖復育海草床,華碩電腦參與改善臺中大雪山國有林的棲地,守護穿山甲。「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框架風行,只要讓企業了解生態退化情形、農業ESG機會在哪,企業就有能力推臺灣永續一把。
不只是環境貢獻 農業ESG的社會面實踐:彈性、多元切合企業需求 婦女小農皆受益
永續發展箭在弦上,ESG的全球浪潮也迅速席捲臺灣。隨永續報告書的法規正當性與市場價值提升,農業的ESG定位與機會也備受關注。就農業永續性而言,環境面(E)最為直覺,諸如維護生物多樣性、碳匯功能,過往對於社會面(S)的探討較少,本文特別著重於蘆葦女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行動。
復育森林為了誰?盼自然、社區一起種樹:植樹量非唯一指標 需關注社會、生態貢獻
植樹造林是復育生態系統、減緩氣候變遷的常見做法,但偏重追求植樹面積或數量,未考慮如何真正形成物種豐富且共存共榮、可持續的生態系,恐怕難以確實達到復育目的與功效。森林生態系統需要長時間形成,並仰賴適當土壤、氣候、物種等條件配合。
農二代經驗分享 田園築夢要踏實:從農前就做好準備 不斷學習知識、維持體力
許多人心底都有一個田園夢,尤其在都巿叢林打滾過,經歷人情冷暖之餘,更可能產生「田園將蕪胡不歸」的感嘆。但是返鄉這幾年,看過或聽過回鄉從農的青年,在農作收入不足以支撐家計開銷後離農了,經過幾年折騰受了一身傷,甚至較糟的還背了一身債。作者從都會返鄉務農的過程,分享個人的經驗看法,希望有意投身農業的青年,要仔細評估個人條件及周遭資源。
高齡少子化下的美、日、臺農業人口結構 「大型少場」為三國共同趨勢 勞力問題仍是隱憂
由於工業化發展、產業結構改變,以及自由貿易下廉價進口產品競爭壓低農產品價格等因素,農村勞動力流失、從農人口高齡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趨勢。本文探討美國以及與我國農業結構較相近的日本農業普查現況,比較主要國家的農業資源結構。
古典現代均穠艷 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玫瑰:善用品系差異 營造不同環境豐美花景
玫瑰花色嬌豔、花容婉約、花香馥郁,集各種花卉該有的形、色、香等優點於一身,著實讓人難以抗拒。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著名的玫瑰花園,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臺灣,氣候雖不是栽培玫瑰的首選之地,但在園藝工作者的努力下,政府轄管的臺北玫瑰園、士林官邸玫瑰園,民間企業經營的雅聞七里香玫瑰森林、雅聞湖濱療癒森林等,都有各種玫瑰盛開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