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環境貢獻 農業ESG的社會面實踐:彈性、多元切合企業需求 婦女小農皆受益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培力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將包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成提袋,成為農業議題照顧社會層面的範例之一。(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培力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將包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成提袋,成為農業議題照顧社會層面的範例之一。(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撰文╱李柏毅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專員
黃德秀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兼鄉村環境組組長

永續發展箭在弦上,ESG的全球浪潮也迅速席捲臺灣。隨永續報告書的法規正當性與市場價值提升,農業的ESG定位與機會也備受關注。就農業永續性而言,環境面(E)最為直覺,諸如維護生物多樣性、碳匯功能,過往對於社會面(S)的探討較少,本文特別著重於蘆葦女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行動,透過組織成員的經驗與心得,探討農業的ESG價值如何在企業需求與政策引導下,更加被凸顯。

大自然是所有物種賴以維生的家園,人類也不例外。然而,經濟活動正透支自然資本,環境負荷力衰退、氣候變遷風險加劇,在在威脅社會經濟的穩定。GRI、SASB等企業永續組織的成立,IFRS、TNFD等永續資訊揭露準則,均為合理使用自然資本以維持企業發展。ESG能凸顯企業治理效能,高品質的資訊揭露有益於公司的財務表現,並可以獲得投資人的信任與支持,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ESG興起前,各界矚目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在2000年代的臺灣,CSR屬鼓勵性質,直至2014年後政府規範食品業、金融業、化工業與資本額超過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須編製「CSR報告書」。隨報告書法規的推進,編制對象持續擴大,「履行CSR」的核心並逐漸轉向「推動永續發展」。

這方面貼合2050年淨零碳排的綠色金融策略,也接軌國際ESG準則,明確化報告的編製標準。臺灣證券交易所明定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應參考GRI準則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並可參考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資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宣布自2028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須於年報新增永續專章,依IFRS準則揭露永續資訊。

小型業者主動出擊跟上永續浪潮 對準大企業需求爭取長期合作

企業永續轉型的大旗下,小型生產者增加不少主動機會,不再只是公益採購或贊助的對象。對此,春芽公益創新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賴曉芬就說,小型生產者首先需要想清楚的是,要提供給企業一次性的採購、產品價值,或者經營長期的ESG夥伴關係。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躋身路易莎咖啡的綠色供應鏈。臺灣咖啡市場蓬勃,臺灣人1年喝掉40億杯以上的咖啡,大量飄洋過海的咖啡豆麻布袋很快被當作廢棄物處理。有感其循環經濟的潛力,路易莎自2018年起,將麻布袋供給蘆葦女力再製為隨行杯袋,在路易莎門市販售,利潤回流至春芽的公益專案。蘆葦女力主要培力對象為二度就業的中高齡婦女,她們將其他豆袋加工為提包、書套等大小麻布用品,也踴躍布展、擺攤,提供手作課程,為婦女創造更多的工作收入與社會參與機會。

蘆葦女力將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製成的提包。(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蘆葦女力將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製成的提包。(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同時身兼其他企業永續顧問的賴曉芬點出,在ESG大環境下,小型生產者必然得跟大企業打交道,推出的方案須對接企業需求與目標,「例如企業主採購米,不完全因為友善農法,要的更是員工健康。」對接ESG的社會層面時,更得設計企業員工也可以參與其中的模式,她舉例「米包裝上的插畫還要是員工自己畫的。」

她說,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但對企業而言「什麼物種可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守護生物的棲地。」客製化同時也要多元化,最好E、S、G全部符合,否則「即使產品很好,但包裝用塑膠,ESG窗口看到(覺得不夠環保)就不要了。」

包裝調整是額外的一筆支出,然而,並非所有小農都能輕易負擔轉型成本。在這樣的挑戰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下稱合作社)透過緊密的夥伴關係,提供合作農友更彈性的支持。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採購的水產,包括高度勞力密集且辛苦的黑蜆。注意產業的勞動權益,以及對社區就業的幫助,也是執行ESG的重點。(攝影╱黃聖凱,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2023年8月刊)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採購的水產,包括高度勞力密集且辛苦的黑蜆。注意產業的勞動權益,以及對社區就業的幫助,也是執行ESG的重點。(攝影╱黃聖凱,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2023年8月刊)

把關水產生產過程也協助農友 主婦聯盟要產業、社區都永續發展

2024年12月底,交通部、內政部、農業部及金管會等公告第二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將農林業納入永續經濟活動範疇。合作社歷經「共同購買」31年,支持友善生產、減塑、再利用蔬果格外品,始終身體力行著永續經濟,至2024年已累積近9萬名社員。

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總經理陳思維、品保課長吳蕙芬分享,合作社每一位社員都是股東,共同決定組織動向,職員綜合社員需求及產品安全,找到符合條件的生產者,並透過產地見學,地區分會會議等,一再增強社員對議題的感知和參與。

除了在採購時把關供應商的永續表現,合作社也邀請國立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邵廣昭(右1)等專家學者,向社員傳遞漁業永續觀念。(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除了在採購時把關供應商的永續表現,合作社也邀請國立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邵廣昭(右1)等專家學者,向社員傳遞漁業永續觀念。(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合作社近年推出一系列的水產共學活動,讓專家與業者交流新興養殖技術與規範。從中,合作社進一步規劃永續水產的進貨原則,「我們會看捕撈業者的卸魚申報,有沒有瀕危魚種、漁工權益問題;養殖業者看他怎麼管理魚池、產業跟周邊的關係,有沒有讓社區更多人有就業機會?」溝通是大工程,專家、業者、社員對永續漁業有不同想像,寥寥幾頁的採購原則「花了快兩年的時間才搞定。」

合作社也設置公益金機制,支持區域永續發展或無息借貸給農友。例如有蝦農說可以提供蝦仁,可是沒有那麼多資本購買剝蝦殼的機器,合作社就資助他添購這些設備。在極端氣候事件頻頻衝擊小農生產的當下,公益金「大部分用於整地,或是重新架設基本遮蓋的溫網室。」

他們肯定ESG浪潮下,環境問題更受重視,「以消費者教育的角度,更多的零售商來講這件事是好的。」然而氣候變遷下小農供貨不穩定,也成為合作社的經營挑戰,消費者可能因為不理解缺貨原因,轉往其他通路消費,「其他超市也在講友善,去那邊買就好了。」

ESG浪潮下,合作社強調農產品背後的生產經歷與理念,也是重要的消費者教育機會。(攝影╱許育倩)
ESG浪潮下,合作社強調農產品背後的生產經歷與理念,也是重要的消費者教育機會。(攝影╱許育倩*)

政府支持產業轉型、強化資訊揭露 讓ESG實作跟上報告書表現

ESG是門好生意,但追求永續不能過度簡化議題,否則終難避免漂綠之虞。如果業者徒有承諾,或利用資訊差搶佔綠色商機,恐為真正落實永續經濟的業者帶來挑戰,使得劣幣驅逐良幣。

政策法規是企業揭露永續資訊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國際研究發現法規提升了報告書品質,對於企業具體ESG表現的改善幅度卻很小。臺灣在國際氣候評比中表現落後,在2050年淨零趨勢下,企業多關注減排,容易忽略低碳創新的氣候調適。綜此,政府應加強支持產業轉型的整體政策,並強化資訊揭露的品質與標準。農業部門已累積不少因應永續的技術,政策應進一步加強在地落實效率且對接資訊揭露準則。

其次,透過綠色轉型資金支持低碳方案,促成更多調適創新行動。彭桂枝建議農業部門可辦理沙盒試驗計畫,先以小規模方式試辦技術或社會創新計畫,逐步累積可行模式。

最後,農業部門陸續推動「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與ESGSTORE。雙贏的關鍵在於小農是否具備足夠知能,篩選價值契合的企業,提出客製化方案。賴曉芬提醒小農「跟企業合作要有心理準備,一談都是半年、一年,還不見得有結果。」可進一步提供小農企劃力的培訓,減少溝通成本。

農業不只是企業ESG的一環,其負碳功能、生物多樣性價值與小農韌性潛力,或將成為未來氣候行動的重要解方,有待後續政策支持,加深加廣綠色轉型的永續內涵與實踐。

(參考文獻請洽作者)

架設人工棲架的農地,讓黑翅鳶得以棲息並協助農地捕捉老鼠。愈來愈多小農栽培作物同時顧及生態,具有ESG潛力,但要吸引企業合作,往往需要長時間商談。(圖片提供╱洪孝宇)
架設人工棲架的農地,讓黑翅鳶得以棲息並協助農地捕捉老鼠。愈來愈多小農栽培作物同時顧及生態,具有ESG潛力,但要吸引企業合作,往往需要長時間商談。(圖片提供╱洪孝宇)
*照片攝影許育倩姓名育字實為「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