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71 頁
水產廢棄物有解方! 生醫、保健、料理多方用途 創造循環經濟學
臺灣四面環海,不論是海洋捕撈及養殖漁業,都為臺灣打造出國際級的漁業實力。早年受限於保鮮技術,為有效保存運送水產品,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水產加工廠,增加了漁業資源的應用範圍。而過去全球的商業發展線性經濟脈絡下,企業為刺激消費,各種一次性商品培養出消費者汰舊換新的習慣,不但加速地球資源耗竭,也讓廢棄物處理問題日益嚴重。
【尋味有機】串聯全臺亮點 邁向有機共好世代
世代轉變之際,許多孩子對「食」與「農」的概念十分模糊,和土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為了改變現狀,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團體,無不投入有機食農教育,期望喚起人們心中對飲食及農業的重視。隨著外食比率逐年提高,加工品充斥市面,飲食健康議題也受到重視,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越來越不了解食材原有的樣貌。想要吃得好、食得健康,就必須落實食農教育,不論透過學校教育或到農場了解食材,甚至是跟著家人買菜、做料理,都是潛移默化的好辦法。
【貂山之越】終於得見她的容顏:田代安定、小西成章 在坪林尾的臺灣油杉採集
臺灣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Franchet)Beissner var. formosana Hayata)為冰河時期孑遺植物,臺灣特有變種,天然植群僅分布於臺灣北端(坪林)及南端(臺東枋寮山、大武山),呈不連續分布。目前北端的部分已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坪林臺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地屬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文山事業區的金瓜寮溪、姑婆寮溪的集水區範圍內,面積34.6公頃,分布在磨婆寮山與倒吊蓮山一帶海拔300~600公尺間的稜線處。
【農業首長新年展望系列專訪】
2020年農業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氣候變遷缺水危機等挑戰,在農業部門及所有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韌性農業被世界看見。2021年我們將更大步向前行,在農村、漁村、山林、海邊、畜牧、農田果樹間,將注入一股新生的希望;新政策到位,物產豐收、農民收入增加,更多安心優質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臺灣農業扎根永續經營。以農為本的《農傳媒》策劃2021「首長牛年新展望」系列專訪,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一級首長帶來新春新期許。
春節買花添喜氣 台北花市連五天24小時不打烊
為迎接2021年的到來,臺北花市將分二階段延長營業時間,備戰春節檔期,第一階段於1/28起,B館盆花區將延長營業時間至下午三點,第二階段於2/7起至2/11(除夕)中午十二點,連續五天24小時不打烊,各式年節花卉-百合、菊花、銀柳、蝴蝶蘭…等應有盡有;2/5至2/10期間,於A館2樓更設有農特產品展售推廣活動,民眾只要前來即可一次購足所有春節花卉與農產年貨,歡迎所有市民大眾前來採買。
氣候變遷下的育種新策略 運用分子標誌 大幅縮短選育時程
植物育種(plant breeding)是一門藝術的科學,在早期品種選育過程中,以馴化(domestication)選拔合意性狀,使植物適應環境以符合人類栽培所需。一品種的育成需透過遺傳變異,由不同遺傳變異的族群進行選拔,選育出育種家所冀望的品種特性。
後山有機農業 行銷潛力大爆發
走進釋迦園,每踩一步都能體會到雜草如同地毯般鬆軟的感受,放眼望去,茂盛草相讓人彷彿踏入原始叢林,感受到大地最自然的呼吸。
沙漠中的海鮮綠洲 杜拜濱海魚市場
杜拜隸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60年代發現石油後開始扭轉命運,開始大興土木發展觀光及建設轉運港口,如今杜拜已然成為中東經濟與金融中心,一躍成為世界先進夢幻的黃金之都。這裡的文化多元,比鄰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及埃及等國,舉凡阿拉伯料理、伊朗餐廳、埃及特色餐點、中國餐館、西方菜餚,供應各國遊客最頂級的飲食需求。每年舉辦的「波灣食品展」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食品展之一,將近5,000家的廠商參展,參展產品大多需要清真認證,保障伊斯蘭教信徒不會使用到不潔的食品或產品。
植物蛋白質當道!豆科作物碳足跡低 營養價值也高
近年在全球的食品界掀起了一場「植物蛋白質」的浪潮,植物來源的蛋白質,一方面避免危害動物福祉的爭議,也兼顧人類對蛋白質的營養需求,並減少畜牧業的碳足跡。植物蛋白質的來源以豆類為主,豆類的栽培相對禾本科穀物較為節水,又可以行固氮作用節省氮肥施用,因此是碳足跡較低的作物,符合地球永續發展的趨勢。
六都年輕人最喜歡的水果加工產品 果汁排名第一
農委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於去年上路,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初級加工,納入農委會管理,為農民新闢商機。為了掌握市場端消費者的喜好,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公布「臺灣水果加工產品消費者購買意向調查」,鎖定六都年輕族群,發現年輕人最喜歡買果汁,其次是果乾,可作為農友研發加工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