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尋味有機】承載永續價值 有機茶展現臺灣天賦

自從《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後,全臺有機及友善農業蓬勃發展,其中聞名世界的臺灣茶在有機農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20年更被訂為臺灣有機茶元年。而全臺有機茶區有許多分布於水源保護區及生態保育區,有機茶農們辛勤耕耘,透過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不僅傳承了茶業文化,更為在地生態打造了永續的發展環境。

聰明防治蔥薊馬 綜合式病蟲害管理結合非化學農藥更加分

蔥薊馬是青蔥的重要害蟲,體型細小,除了青蔥外,還可危害洋蔥、韭菜、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及煙草等。薊馬將卵散產於葉皮下,夏季乾燥時危害特別嚴重。薊馬生長適溫為25~28℃,怕雨而喜乾旱,有背光性、群聚性及背風性,喜好捲息於葉鞘基部、蔥葉凹折處或在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初期發生時不易察覺,若遇乾燥氣候合適溫度,容易在田間快速累積族群而錯失防治黃金時期。

豆皮大變身!添加天然色素 顏色亮麗又有營養

為豐富豆皮的營養價值與色彩變化,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高雄場)以國產大豆為基礎材料,成功開發了豆皮新穎加工產品。藉由導入其他具有功能成分及天然色素的蔬果材料,開發出綠、黑、橙及金黃等色彩繽紛的亮麗豆皮,不僅兼顧營養,也為食材更添風味與色澤。

花蓮場育成7新品種 有機生產山苦瓜 料理、加工保健食品皆行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花蓮場)多年選育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花蓮1號~7號,從苦瓜花蓮1號品種權於2009年辦理第一個非專屬授權開始,至今花蓮1號~6號已辦理專屬及非專屬授權達16次;分別在花蓮、宜蘭、新竹、苗栗、高雄等地區於設施有機栽培生產鮮果及加工產品上市,花蓮7號於花蓮及宜蘭等產地試種,在瓜果類的市場需求反應很好,尤其是保健產品上的應用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料理的美味魔法:麴的無窮潛力 釀酒製醋增添食材風韻

現代料理的餐桌上,10道菜有8道菜都跟麴有關,除了沙拉跟水果,不,甚至沙拉醬或熟蔬果,以及與新鮮水果搭配的佐料,都有麴的影子,他們藏在哪?為什麼大廚喜歡用麴?麴帶來的飲食風潮你知道哪幾種?

【稻田裡久違的身影】下篇-保育稀有蛙類 三管齊下讓金線蛙重返稻田

幾十年來,隨著平原的基礎建設大幅提升,開發壓力不斷增大,有許多金線蛙生存的棲地已消失,使得現今金線蛙的族群呈破碎分布。在金線蛙的族群日趨衰退狀態下,保育刻不容緩,以下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仔豬下痢死亡率高 畜衛所研發疫苗 提升仔豬育成率

自103年開始,臺灣各縣市陸續傳出仔豬嚴重下痢,甚至引發大規模死亡,後續確診為新型豬流行性下痢病毒所致,最終造成超過25萬頭仔豬死亡,對養豬產業影響甚鉅。直到如今,新型豬流行性下痢病毒仍是造成臺灣仔豬下痢最主要的元凶。預防勝於治療,為此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下稱畜衛所)經由試驗,終於成功研發「豬流行性下痢不活化疫苗」,可有效提升仔豬育成率。

減緩氣候變遷 土壤生物多樣性是關鍵角色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舉辦全球土壤日,並發布「土壤生物多樣性知識」報告,強調土壤生物在提升糧食生產、增加營養、維護人類健康、消除污染及對抗氣候變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稻田裡久違的身影】上篇-水生植物成金線蛙族群存續關鍵

有一種美麗的生物,身體兩側帶條特別的金線,牠曾普遍分布於全臺平地與丘陵地區的埤塘、草澤、水田中。平原、淺山往往也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因此有不少老一輩農民對牠並不陌生,甚至比研究人員了解得更多。婉馨與我(林湧倫)就曾無意間和他們閒聊時,意外獲得許多關於這種生物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種食材叫『青葉(臺語) 』、『羌拐(臺語)』,在水田、埤塘或草澤周圍出沒,隨處可見,很容易抓到或釣到,皮膚帶點刺激的辛辣味,所以食用時會去皮處理……」,長輩們滔滔不絕地說著。

漁村永續轉型 里海精神盼人海和諧共生

海岸漁村是仰賴漁業資源的人類生活聚落,受到海岸、環境、社會、經濟變遷及資源減少等影響,面臨著永續發展的困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稱水試所)近年配合相關政策,逐步推動漁村轉型的里海願景工程,研究人員自108年起深入新北市卯澳、宜蘭縣東澳、以及澎湖縣菜園等社區,協助居民對地方及生態產生認同,自主地投入里海實踐,保全活用沿海生態系統以增進漁村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