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2 文章

米歷史的米粒事:做米的人不吃牛 買米還寫明信片

談起與米糧業密切相關的動物,牛的重要性絕對是排行第一。「水牛犁田,黃牛拉車」,從耕作到運輸,都少不了牛的協助。在農村裡,水牛負責水田的整地工程,包含犁田、耙田、耖田、碌碡四個步驟;黃牛負責旱園的翻土和施肥培土,此外還要揹負農具、收成的作物。農村的傳統民居兩側會規劃牛舍,牛隻與人的生活非常親近,如同家人一般,甚至在冬至吃「圓仔」時,也不忘用碗裝一兩粒圓仔供在牛舍,以表示一年來的感謝。

【地方創生術】來去日本鄉村住一晚!JA全農以「農泊體驗」振興地方觀光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帶動對糧食、能源、環境等議題關注的同時,日本面臨人口數量持續下滑與高齡化的態勢,特別是農業地區情勢更為嚴峻。這時日本的農業組織-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以下稱JA全農)能做些什麼?

讓臺灣農民嘗甜頭?中國大陸今發布「農林22條措施」

繼2月底中國海關總署突宣布3月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後,大陸國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供銷總社等11部門17日透過新華社再公布「農林22條措施」,表明貼近基層臺胞需求,支持臺胞台企在大陸的各項農、林業領域發展。

中衛攜手消基會 共同倡議「消費覺醒」BuyLocal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重挫全球經濟發展,也讓大家正視區域經濟的新核心。中衛發展中心長期致力產業推動之際,對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共同提出「消費覺醒」倡議「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三大價值主張。今年2月以來巡迴14個縣市舉辦20場工作坊,已累績超過200家地方業者倡議與承諾為臺灣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天然果乾美味的秘密 乾燥、溫度都是影響關鍵

臺灣具有獨特地理環境的優勢,可以生產眾多種類的水果,加上農民精良的栽培技術,所生產果實品質佳且產量高,極適合乾燥加工製成各式乾果類產品。果乾產品便於攜帶及運輸,藉由果乾產品水活性的降低,以延長產品保存的時間,並可以利用加工製程的調控,來增加果乾產品的風味,因此,許多果乾加工產品,已成為非常受歡迎的伴手禮。

讓蛋雞來住土雞的家 放牧好蛋與產蛋箱的祕密

有助牧場為家庭式經營,哥哥羅盛譽負責飼餵與理蛋,弟弟羅有助負責對外宣傳與早年的市集通路販售,媽媽呂瑞珠則到鄰近的傳統市場販售自家雞蛋,至於年逾七十歲的爸爸羅世龍,則是牧場裡的靈魂人物。羅爸爸1966 年自農校畢業,人生首份工作就到專門孵育小雞的種雞場,後來也嘗試過養豬,但因養豬成本高,禁不起連年虧損,於是轉換跑道投入土雞飼養。2009 年前後,政府推行私宰禁令的風聲漸起,無奈之餘,只好利用現有的設施與場地,額外添購蛋箱,全面轉型為蛋雞牧場。

綠色經濟的思索 林業永續經營的現況與實踐

林永續經營(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FM)已成為國際關注的森林議題,亦為我國林業政策的根基,本文將嘗試分析SFM於歷史上的觀念演變,並將介紹全球林業永續經營的達成情形,以及我國目前的現況與展望。

【地方創生術】窮鄉僻壤反轉為風格夯地 日本西粟倉村的森之奇蹟

近30年來,西粟倉村的人口數連年遞減,出生率不敵死亡率,且人口不斷移出。儘管如此,村民2004年卻否決了與鄰近行政區合併,以節省行政開支的「平成大合併」提案。為了開源,村公所申請中央政府的「地域再生管理事業」,於2008年推出「百年森林構想」。

鳳梨怎麼挑才好吃?不是轉黃就可以 訣竅在於果目和水分

鳳梨果肉酸甜多汁、容易入口,是大小朋友會喜歡的解膩型水果,帶酸味的鳳梨能入菜料理、製作飲品,整顆鳳梨若吃不完料理搭配性仍高。鳳梨盛產的季節在什麼時候?如何挑選美味的鳳梨?該如何判斷適合採買選購的時機?掌握鳳梨的外觀與特色,教你幾招讓你更懂鳳梨,隨時挑選到滋味正好的鳳梨。

【中國禁臺灣鳳梨風暴】系列報導

中國海關總署2月25日以「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為由,突然通知臺灣自3月1日起暫停鳳梨進口。一紙禁令,讓臺灣銷中4.6萬公噸鳳梨面臨衝擊,尤其3月起正是鳳梨陸續產出季節。我方兵分二路,去函對岸希望雙方在WTO架構下,儘快討論解決方案;並預備10億元預算,將今年產地價格維持每公斤21元以上。面對變局,化危機為轉機,臺灣鳳梨更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