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行遍山林-林青峰 熱愛生態觀察的野大叔

逼趣表情與詳實說明,是林青峰做生態推廣的法門。

內容提供/《台灣林業》 文/林宜潔 圖片提供/林青峰

稍微打聽生態觀察圈的響亮人物,林青峰絕對榜上有名。他自小著迷於昆蟲鳥獸,耐心過人,在野地中為「牠」等上數日數週是常有的事。有人稱他「蛇王」,也有人說他是「臺灣法布爾」。曾因參加毒蛇挑戰而上過社會新聞,也因擔任生態節目主持人而入圍金鐘獎。近年以數十載的實地經驗,協助官方與民間進行生態保育研究、參與農田生態調查、舉辦生態導覽課程等,獲林務局頒發為109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熱愛生態觀察的野孩子

林青峰在屏東萬丹長大,住家後面有片水田,那是他生態觀察職涯的啟蒙地。國小放學後,他對打球沒興趣,最喜歡獨自跑到田邊看動物,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我會用田梗旁邊的花草掩護,撥開一個縫看田裡的鳥在幹嘛,常常看到天黑才回家。」看鳥的時候都在想什麼?他回答,看到這隻鳥走路的時候尾巴會翹,另外一隻不會,就會很好奇,想繼續觀察下去。

到田裡看不夠,家裡裝糖果的透明塑膠盒、鐵罐,都成了他的動物百寶箱。「我抓動物回來看,觀察完了再放回去,就可以一直換不同的動物。」開西藥房的爸爸也由著他去,只要求他不能殘害生命。就連爸爸最怕的蛇,也偷偷養在鐵罐裡,還抓青蛙來餵食觀察。膽子大,又是獨行俠,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屏東市區的動物標本店,他笑說,常被認為是個有點怪怪的小孩。

彼時鄉下的資訊來源有限,林青峰把看過的動物,記在腦海裡,一旦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相關資訊,就趕快剪報搜集,如此東湊西湊,累積生態知識,「第一本昆蟲的書還是國中同學從垃圾桶撿來給我的。」學習過程說來有些刻苦,卻都成為林青峰自學生態觀察的肥沃養分。

上山下海甚至出國,有動物的地方林青峰就衝了。

貴人提攜 一生職志

林青峰高職畢業後停止升學,在親戚家的冷氣行兼職。為了能上山觀察動物,他由著親戚叨念,說什麼也不願意找全職工作。「那不是我要的生活,如果有正職工作,我老了會後悔時間就這樣過了,我也沒有能力再去看動物了,這輩子到底在做什麼呢?」林青峰說。

未滿30歲的他,邊打工邊上山看動物的時光看似漫無終點地推進,直到2001年到臺北挑戰與毒蛇共處一室引起法務部介入後,被時任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現任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延攬至動物園擔任研究助理。對林青峰而言,林華慶是他的貴人,那份工作帶來關鍵性的轉折,是領他踏入生態觀察專職的敲門磚。

「每天跑野外看動物,還有薪水可以領。」林青峰喜歡動物園的工作,協助調查蛙類與蛇類,忙得不亦樂乎,也首次接觸科學的調查方法。「以前都是自己看好玩,進動物園才學會記錄溫度濕度,畫調查路線,知道怎麼統計。」林青峰在動物園任職7年間,運用過去在野外累積的觀察知識,加上練習專業的調查方法、接觸專業相機與錄音設備,還數度受邀主持生態節目主持,入圍了金鐘獎。自小熱愛動物與野地的功力蛻變進化,總算找到得以發揮的舞臺。

林青峰親手自製的動物標本收藏 。(攝影/林宜潔)

跟農民「蛇」在一起

經過動物園7年的歷練,林青峰更加為人所知。2011年,林青峰接受慈心基金會委託,前往花蓮,調查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西寶聚落生態,協助聚落轉型有機農業,結識了當地居民,進一步接受花蓮縣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邀請,為在地農民上生態課。這是他在往常調查中,少見對上人類的任務。「滿山都是捕獸夾。」林青峰第一次踏進西寶聚落,就嗅到社區對動物的強烈排斥感。

出身樸實農村的林青峰,骨子裡有與農民打交道的本事。上生態課不明講,只說找大家喝酒聊天。慢慢地,場面愉快熱絡,再穿插介紹田裡的動物給大家認識。「要給農民認識動物的機會,不能單純禁止這個那個。」他舉例,有回農民家出現蛇,大家齊聲喊打,林青峰衝第一個,直接徒手抓起,眾人全向後退,他知道機會來了。「那條是紅竹蛇,沒有毒啊,我就邀請他們摸摸看。」一個摸,兩個摸,後來在場大家都敢摸了,眾人愈站愈近,還有人願意試著抓,那一刻,他就知道成功了。

西寶聚落後來在產官學共同努力下,成為全臺第一個由國家公園結合聚落實行有機無毒友善耕作的地點,還以保育類物種「黃嘴角鴞」為代表,成功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現在西寶只有少數防猴子的電網,捕獸夾幾乎都撤掉了。」林青峰充滿成就感地說。

林青峰近年專職生態導覽,帶領大人小孩走入生態現場。

站在生態教育第一線

西寶的經驗讓林青峰初嘗生態教育的正面意義,從2015年起,他開辦親子生態導覽,至今大人小孩有超過上千個學員曾上過他的課,「帶導覽很好,愈多人知道生態的好,就有愈多人為環境發聲」林青峰說。

今年47歲的他,樂得當起大家口中的「阿峰老師」,導覽地點除了臺灣本島,也到蘭嶼,還幾度拉到國外的婆羅洲雨林裡去。數十年前那位在屏東鄉下被認為怪怪的小男孩,在野地裡漫長等待動物的年少時刻,大概也沒想過自己走了一大圈,至今成為了帶著孩子走入山林、接觸自然生態的一盞啟蒙明燈。

林青峰在山林裡找到生命價值。

本文轉載自《台灣林業》雙月刊46卷4期,原文標題〈赤腳行山林的野孩子,其實是大叔!──林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