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人才斷層成隱憂 蔬菜苗嫁接機簡單又好用 可提高苗株存活率

臺灣目前正面臨嫁接專業人員短缺、高齡化等嚴峻問題,且因番茄嫁接苗使用番茄接穗嫁接於茄子砧木,技術上較複雜、難度高,因此嫁接機械適用性、好用及容易操作,是產業重視的關鍵。在嫁接機械的選用方面,產業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嫁接成功率、嫁接苗存活率及嫁接速度等。臺灣在番茄嫁接苗生產作業中,目前已有5種嫁接機型可導入產業應用。

越南腰果2020年外銷33億美元 穩居世界第一大腰果出口國地位

越南腰果協會於2020年11月在30周年成立紀念大會上表示,2020年雖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但截至2020年10月底,越南腰果仁出口量42.2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加12%),出口額26億美元,預計2020全年出口量可達45萬噸,出口額近33億美元。

顛覆時尚經典 廢棄漁網成精緻文創品 臺南地方創生新路徑

近年來臺灣推行循環經濟及地方創生政策,而循環經濟涵蓋許多的面向,其中以零廢棄升級的議題最值得探討;地方創生則重視地方特色及社區網絡發展,但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造成偏鄉越來越難發展,目前臺南將軍區總人口數約1萬9千餘人(2020年9月維基百科),平均每間小學約50~70人,如此現況經常會遇到人力的瓶頸。

奇妙的邂逅 槲櫟在臺灣的新分布紀錄

2019年春天,本文第一作者(下稱筆者)於苗栗市的某公墓尋找食蟲植物-長葉毛膏菜(Drosera indica)(茅膏菜科Droseraceae),沿著蜿蜒的道路通往丘陵山脊,途中停歇於一處能眺望整個苗栗市與加里山山城美景的地點時,發現一條因掃墓焚燒除草過後顯露之小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前往探查,於道路盡頭處兩側竟然發現與芒草混生的槲櫟(Quercus aliena)植株!

【尋味有機】紮根部落文化 創造全新原農經濟

1999年發生了天搖地動的921大地震,雖然重創了許多臺灣原住民部落,但卻也讓部落工作者們匯集一起。他們珍惜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凝聚部落力量,實踐有機農業,發揚原住民共有共享的精神,建立屬於部落的銷售平臺與產銷模式,未來更要成立原住民文化與有機農業的文創空間,創造出屬於原鄉產業的全新原農經濟。

冷鏈優化大補帖 進化管理流程 為臺灣農產外銷創新局

臺灣農業具有優良栽培管理及品種育成等技術優勢,可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惟考量臺灣農業形態及限制,面對其他國家的價格戰及跨國企業的規模化生產競爭,外銷出口無法以價格與之競爭,而必須著重於發揮品質及風味優勢,創造差異性。

田間害蟲止步!飼育捕植螨 花粉收集技術將成一大關鍵

捕植蟎為綜合病蟲害管理(IPM)中小型害蟲及害蟎類防治的重要角色,使用捕植蟎可以降低害蟎抗藥性風險及無農藥殘留疑慮等。在國外捕植蟎商品已經應用數十年,可以防治葉蟎、粉蝨與薊馬等多種害蟲,應用的作物包括番茄、瓜類、草莓、葡萄…等。捕植蟎能否順利應用於作物栽培的關鍵有捕植蟎種類、品系、食物數量與食物種類與棲息地等。

為後疫情時代做準備 日簽署RCEP 部分農業品項關稅減讓

2020年11月10日日本與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10個國家)之間就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農業部門達成了粗略協議,大米、小麥、牛肉/ 豬肉、乳製品和甜味資源作物、雞肉及雞肉製品等重要項目被排除在關稅減免的對象之外;後續更於11日舉行部長級視訊會議,15日舉行首腦會議上最後調整,達成總協議及簽署。

觀賞、泡茶、入菜皆可 適合北部山區的香草植物栽培與應用

人類利用植物的歷史非常悠久,也因而發展出使用植物的不同方式,其中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很容易就應用在料理上。香氣獨特,常是料理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因為香味跟記憶的連結最為緊密。

臺灣原生鳥類的保育挑戰-外來種引起的雜交(下)

列名於2016年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的國家受脅鳥種中,面臨或潛在受雜交威脅的鳥種包括:臺灣藍鵲(Urocissa caerulea)、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臺灣畫眉(Garrulax taewanus)、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黑頭文鳥(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黃鸝(Oriolus chinensis diffusus)、八(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及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