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72 頁
冷鏈優化大補帖 進化管理流程 為臺灣農產外銷創新局
臺灣農業具有優良栽培管理及品種育成等技術優勢,可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惟考量臺灣農業形態及限制,面對其他國家的價格戰及跨國企業的規模化生產競爭,外銷出口無法以價格與之競爭,而必須著重於發揮品質及風味優勢,創造差異性。
田間害蟲止步!飼育捕植螨 花粉收集技術將成一大關鍵
捕植蟎為綜合病蟲害管理(IPM)中小型害蟲及害蟎類防治的重要角色,使用捕植蟎可以降低害蟎抗藥性風險及無農藥殘留疑慮等。在國外捕植蟎商品已經應用數十年,可以防治葉蟎、粉蝨與薊馬等多種害蟲,應用的作物包括番茄、瓜類、草莓、葡萄…等。捕植蟎能否順利應用於作物栽培的關鍵有捕植蟎種類、品系、食物數量與食物種類與棲息地等。
為後疫情時代做準備 日簽署RCEP 部分農業品項關稅減讓
2020年11月10日日本與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10個國家)之間就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農業部門達成了粗略協議,大米、小麥、牛肉/ 豬肉、乳製品和甜味資源作物、雞肉及雞肉製品等重要項目被排除在關稅減免的對象之外;後續更於11日舉行部長級視訊會議,15日舉行首腦會議上最後調整,達成總協議及簽署。
觀賞、泡茶、入菜皆可 適合北部山區的香草植物栽培與應用
人類利用植物的歷史非常悠久,也因而發展出使用植物的不同方式,其中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很容易就應用在料理上。香氣獨特,常是料理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因為香味跟記憶的連結最為緊密。
臺灣原生鳥類的保育挑戰-外來種引起的雜交(下)
列名於2016年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的國家受脅鳥種中,面臨或潛在受雜交威脅的鳥種包括:臺灣藍鵲(Urocissa caerulea)、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臺灣畫眉(Garrulax taewanus)、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黑頭文鳥(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黃鸝(Oriolus chinensis diffusus)、八(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及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
嘗一口澎湖海風與陽光 冬日限定的菊島鮮味
多數人對澎湖的印象,從早期的天人菊與跨海大橋,到觀光漸盛而被頻頻造訪的離島桶盤、七美與望安,以及春夏兩季吸引眾多人潮的花火節。距離臺灣本島不過數十分鐘飛行時間的澎湖,儼然成為享受海景與品嘗鮮美海味的首選;受疫情衝擊而取消出國行程的今年,澎湖更成為無論年節假期或周休二日,納入必然造訪的旅遊清單。
臺灣原生鳥類的保育挑戰-外來種引起的雜交(上)
人為造成各類生物在地球上快速、大量的移動衍生的雜交現象,確實直接或間接地讓不少動植物滅絕,較為特別的是雜交引起的滅絕是一特定物種、亞種或族群其隨地域長久適應而生的遺傳獨特性的喪失,但雜交個體卻仍活生生地存在。因此雜交滅絕不一定容易被人們感受,同時因雜交類型與程度的差異甚鉅,無論對於保育研究與實務都是很大的挑戰。
草莓果實長得好又甜 栽培管理有秘訣
草苺為北部地區高產值園藝作物,深受消費者喜愛,北部定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開花,開花後約30~40天可採收果實。由於草苺果實並無果皮,因此果實容易碰傷,影響果實品質。草苺的品質可以分為外觀和內在品質,外觀品質包括果皮顏色、果實形狀、果實大小及光澤度等;內在品質包括口感、果肉顏色、香味、硬度及營養價值等。優質草苺果品應具有果形完整、色澤優良、果面清潔、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果實品質攸關其商品價值,因此,在栽培者管理上更須特別注意。
國內蔬果供需調查 導入冷鏈有2大困難點待突破
冷鏈及物流,意指利用控制溫度的供應鏈體系,從原物料供應、運送、倉儲、配送至零售皆以保鮮為目的讓產品處於特定環境之下,確保食品安全、延長保存期限。國際上為因應全球化、消費需求多變及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對農產品品質與安全、運送時間的要求日益提升,發展可維持農產品品質並快速運送至不同地區的冷鏈及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已為全球趨勢。
國產履歷金針安全又美味 冷凍料理包搶疫情商機
金針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尤其鐵質含量是菠菜20倍、萵苣10倍,還有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機能性成分,護眼又解憂,入菜口感脆鮮甜,為料理增色,更是餐飲「最佳配角」。台灣金針協會為推廣產銷履歷金針入菜多元應用,今年特與「中華無抗養殖聯盟協會」合作開發2道冷凍金針宅配料理,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搶宅經濟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