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60 頁
點點螢光乍現,認識春天螢火蟲
隨著大自然的時序變換,夜晚漸漸可以聽到自然的提琴手蟋蟀與紡織娘的低聲吟唱,配合滿山滿谷的蛙鳴當作背景音,共譜大自然的樂章。就在此時,一群蟄伏已久的小精靈-螢火蟲,正在悄悄的甦醒
蜜蜂迷航找不到回家路?農委會暫停「益達胺」使用在荔枝、龍眼
今年蜂蜜產量大減,有農民懷疑是因今年農委會開放荔枝、龍眼使用類尼古丁殺蟲劑「益達胺」,造成蜜蜂生病、死亡,間接影響蜂蜜產量,農委會今邀集專家討論
持續推動生態服務型農業,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花蓮及宜蘭兩縣農業發展之需求與特色,運用轄區好山好水、汙染少的環境優勢,致力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綠色生態產業發展
「補貼環境促進產業發展」,楊明憲籲檢討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思維
農委會明年將推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調整現有補助政策,鼓勵農民輪作、友善耕作、栽培地方特色作物,許多農民和學者紛紛提出意見
牛樟與冇樟的葉綠體基因解序,提供樹種鑑定新利器
牛樟是臺灣特有樹種,因木材性質優異,為珍貴闊葉樹五木之一。近年因寄生於牛樟木頭的牛樟芝,經研究指出具有抗發炎、防癌、保肝等功效,價格昂貴,造成牛樟木材需求量大增。
友善環境耕作講蝦米?有什麼獎勵?
友善環境及有機耕作不僅能維護水土資源和自然生態,也能保障消費者吃得安全,但目前國內有機農業面積僅6,979公頃。
「整個社區都是我的創作場地」,墾丁社區徵求駐村藝術家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從2015年開始,徵求駐村於社區的藝術家作品,分別有藝術家進駐里德社區、港口社區、龍水社區和水蛙窟部落完成創作。
扎根地方接軌國際,屏東農科園區培育南臺灣產業人才
農委會所屬位於屏東之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農科園區),自95年底正式開園以來,憑藉完善之基礎建設、便捷之交通,並提供進駐企業產學合作、創新研發、衛星農場
令人驚豔的水下世界-「印象海洋」海洋生態攝影巡迴展
遼闊的海洋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寶庫,藉此攝影展引領大家的視野延伸至海平面下,探訪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認識臺灣珊瑚礁生態系中豐富多樣性的海洋生物。
食農教育推廣PK,每案最高補助15萬
農委會鼓勵民間團體及學校單位投入食農教育推廣,15日辦理「106年度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說明及分享會」,今年將徵選100個教案,獲選者最高可補助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