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69 頁
【臺中花博】文心蘭愛情樹下 遁入茶香世界
花博特展 「愛農愛諾I know」,現正於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舉行,集五感花藝、幽情雅室、林中茶席於一身的展覽,吸引不少觀眾前往參觀,其中以文心蘭造景而成的「愛情樹」,更成為大家的打卡熱點。
【新品研發】生質農地膜降低田間塑膠污染 有機資材還要再規範
「其實我也是個環保人士啦,但為了這個塑膠農地膜,我做了很多違背良心的事。」苗栗縣村耕農業生產合作社連文享分享,種植西瓜十餘年,最苦惱的事情莫過於處理抑制雜草生長的塑膠膜,既不能回收、又不能丟進垃圾車,只能凌晨自己偷偷燒。但在農委會、台灣經濟研究院與喬福材料科技科專研發案「可分解生質複合農地膜開發與應用」中,令人又愛又恨的農地膜有了新的可能。
【農地價格爭議一】理解,是解開農地問題的起點
這陣子,臺灣的農地問題又重新回到媒體關注的焦點。的確,高價、非農業使用、蓋工廠、建豪宅……都是臺灣當前農地面臨的現實狀況;對許多有志投入農業生產的青農來說,難以取得土地,更是切身之痛。然而,把這些問題描述出來,然後呢?
【非洲豬瘟】又一例!中國海漂豬與海關攔獲肉製品驗出非洲豬瘟 累計達32例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12日金門縣烈嶼鄉西南邊岸際發現1頭漂流上岸的死亡豬隻,經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採樣,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今(14)日檢出非洲豬瘟病毒。另今日再檢出1例中國大陸豬肉製品帶有非洲豬瘟病毒案例,累計達32例。
【產銷媒合】提高國產雜糧的進口替代率 媒合電商平台提升目的性生產
「今天有人問我要去哪裡,我說我要去當媒人公。」農糧署署長胡忠一笑著開場。今日(14)農糧署與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辦理「電商通路採購國產雜糧媒合會」,邀請9家知名電商通路業者,以及41家優質國產雜糧產品供應者進行交流,讓更多優質的雜糧作物及加工品能在餐桌上亮相。
【公民生態課】從深海到高山 公視《驚奇生態館》360度VR大解剖
生態研究是需要長時間觀察與實驗,並花費大量人力的過程,只有願意參與科學研究,能夠提供觀察資料的人愈來愈多,蒐集的資料才會越來越精準。藉由36堂台灣生態課,公視從陸、海、空三種不同角度出發,製作《驚奇VR生態館》,帶領大眾看見臺灣各地生態之美,進而提升保育意識,甚至成為公民科學養成的前哨站。
【漁業人物誌】臺灣海上箱網養殖第一人──陳怡甲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2018年發布《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指出,全球捕撈和養殖魚類的總產量將在2030年達到2.01億噸,比目前的1.71億噸高出18%。其中,漁獲增長以養殖漁獲為大宗,已達到整體漁貨量的53%。 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對水產品的需求節節上升,但捕撈已達極限,今後必須依賴水產養殖才能滿足人類對水產食物的需求。雖然臺灣內陸水產養殖面積小,但四面環海的優勢可充分發展海洋養殖,所以海上箱網養殖可說是臺灣漁業的明日之星。
【翻新大工程】八堡圳3.2億換新衣 加強極端氣候疏洪功能
300年前八堡圳完工,為彰化平原提供穩定水源、餵飽全臺灣的民眾。300年後、極端氣候下,八堡圳更擔負八卦山麓排洪系統的重要角色。2017年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計畫投入3.2億進行整建,目前已完成八堡一圳灌排系統的社頭段及八堡二圳田中段工程,年底將陸續完成員林段及二水段工程,以期延續八堡圳的生命。
【米蟲長這樣】農試所研發新試劑 穀倉告別米象危害
打開家庭小包裝的米,有時會看到一隻隻黑色的小蟲在裡頭鑽動,這是常見米蟲的其中一種,叫米象,對消費者造成困擾。農試所近期成功研發米象聚集費洛蒙誘引劑,此類誘劑對雌雄米象皆具誘引效果,近期將在穀倉中進行實倉測試,預期能有效降低米象發生及穀倉防治用藥,提升消費者食米安全。
【臺中花博】LED燈不能養水草?美麗水景與栽種蝴蝶蘭秘技大公開
臺灣的珍奇蝴蝶蘭,如何迷倒世界各地的蘭花愛好者?想在家裡設計一道迷人的自然水景,又該如何開始入手?3月16日至4月24日期間,不妨到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參觀「高手在民間 達人的秘藏植物」特展,一起學習當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