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59 頁
【農業循環經濟】種菇蕈廢料接種特殊發酵菌 可減少雞舍臭味、產製肥料
菇蕈生產過後的剩餘廢棄物處理困擾菇農甚久,台中農業改良場研發「複合式堆肥發酵菌」把這些廢棄物接種發酵菌後混雜粗糠,平鋪在雞舍下方做為墊料使用,可以降低臭味、並提升雞隻存活率至90%。
【又是中國漂來的】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 馬祖豬隻、豬肉品禁止輸出至少一周
清明連假第1天,馬祖南竿就發現1頭海漂豬,9日檢驗結果出爐,又是一具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豬屍,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依病毒核酸基因、伴隨豬屍漂來的垃圾內容、海流方向判斷,是一頭從中國漂來的豬屍。為確保產業整體安全,應變中心宣布,將暫停連江縣豬隻及其產品輸往臺灣及其他離島至少1週。
【違法輸入】偷偷輸入外來種螞蟻被破獲 遭地檢署起訴
彰化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與防檢局臺中分局,日前在廖姓民眾住處查獲掠針蟻、巨山蟻等15種外來種螞蟻活體,以及包裹中23隻巨山蟻屬蟻后,9日依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起訴廖姓民眾。防檢局呼籲民眾,外來種螞蟻屬於禁止輸入的有害生物,違法輸入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
【農機補助】開放申請不到1個月 補助金額已暴衝2億
近年來農村屢屢傳出缺工、勞動人口老化等問題,因此農機的投入與應用就相對重要,農委會今年除了擴大補助農民購置小型農機具預算外,近日更公告除了原本16種外,更新增了「其他」類,並陸續盤點農民需求再公告,希望更能貼近農民的需求。
【冰塊食安】年度食用冰塊大稽查啟動 鎖定86家業者
炎炎夏日即將到臨,吃冰、喝冰飲料的機會大增,尤其是吃刨冰,使用到的冰塊量極大,冰塊衛生就很重要!衛福部食藥署啟動108年度食用冰塊製造業者稽查專案,針對食用冰塊、工廠製冰環境衛生進行稽查抽驗。
【標章轉型】吉園圃標章退場 農糧署推補助和優先拍賣提高TAP申請意願
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啓榮說明,目前農委會與農糧署已協助近30%的農友自吉園圃標章轉型到TAP,考量農友跨足TAP最大的門檻在於驗證費用較高,農委會會補貼3分之2驗證費用,申請通過後還可獲得條碼機等必要設施補助,以期降低農友進入TAP的門檻,近期會陸續公告申請的細節。
【禽傳人】中國出現今年全球首宗H7N9病例!內蒙古旅遊疫情升級警示
雖然罕見,但曾經人傳人的禽流感病毒H7N9,又出現有人被感染!中國已通報甘肅省酒泉市新增1例H7N9流感病例,這是全球本流感季首例H7N9病例,個案為82歲男性,3月18日發病,31日住院,活禽暴露史不詳,但推測可能暴露地區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因此疾管署已提升該自治區之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
【草莓新品種】產量高、果實甜度高 戀香最快今年吃得到
近年來氣候異常,造成台灣草莓苗育苗不易,甚至在105年時一度缺了400萬株苗、影響當年度2億5千萬元的產值,因此苗栗農業改良場從103年便開始研發的「苗栗1號-戀香」9日正式發表,不僅氣候適應力強、單株產量較高、糖度更能達16.5度直逼日本品種,預計最快今年年底市場上就可見到。
【野菇別亂吃】長得跟白色雨傘菇很像的「它」 常有人誤食中毒
天氣愈來愈好,郊外踏青的活動也增加,在野外看到的野菇不論如何,不要亂採、亂吃才是上策,不一定只有色彩艷麗的菇蕈才有毒,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有種長相樸實的菇類「綠褶菇」,常讓人誤會是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而被誤食,但其實綠褶菇是有毒的,吃不得!
【藻礁爭議】民團籲劃暫定自然地景 中央主管機關喬不攏
去年在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的「觀塘三接」案因涉及保育類的藻礁引發各界喧然大波,立委陳學聖與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等環團8日再次呼籲應限期啟動「大潭藻礁自然地景」審議,會中邀請農委會、海委會等單位,但仍未確認中央主管機關是哪個單位,陳學聖要求一星期內相關單位應有作為,否則將請監察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