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台糖養豬場再進化 東海豐園區零廢水 每年發380萬度綠電

台糖養豬事業超過一甲子,早年致力建立現代化企業養豬經營模式,目前則面臨二次轉型。台糖董事長陳昭義指出,為了讓高汙染養豬產業走向低汙染循環經濟環保產業,台糖已將屏東的東海豐畜殖場改建為「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不但聞不到豬糞尿臭味,排放廢水也百分百再利用,每年更可發380萬度綠電。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熱緊迫致乳牛產乳量降低?牛隻品種選育為根本之道

熱緊迫是全球肉牛和乳牛業生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將導致牛隻出現體溫升高、採食量減少和牛乳產量降低等不良效應。臺灣主要乳牛品種──荷蘭牛是從溫帶地區進口而來,氣候變遷導致夏季天數延長,促使牛隻受到更長期的熱緊迫影響。為了有效降低熱緊迫,除利用物理方式改變飼養環境及改善營養管理外,耐熱品種的牛隻選育是根本之道。

【食安小學堂】破除迷思!鮮奶也有反式脂肪 搞懂來源就不怕

從2018年7月就禁止國內食品不可使用不完全氫化油,以免民眾攝入反式脂肪。但為什麼有些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中還有「反式脂肪」?平常若有購買乳品習慣的民眾,若有仔細看過包裝必然會發現,為何標榜天然的乳製品,成分中有反式脂肪?但部分加工食品卻標示零反式脂肪,該如何區分呢?

精采出擊! 農業菁英代言「2020屏東農食曆」 狂推優質農產

第五屆屏東農業大學首次針對歷屆結訓學員開設「菁英班」,以40人小班制導入業界職人及專業講師,提升農友在後端品牌及行銷能量。同時屏東縣政府也首次推出「農食曆」,邀請菁英班學員進攝影棚拍攝形象照……

【臺灣農業向南走】農業機械厚植農業競爭力 躍升國際舞台

伴隨新南向國家快速都市化,逐漸出現缺乏農業勞動力的問題。以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為例。然而反觀臺灣,則因同屬於亞熱帶及熱帶農業,小型農機性價比高,故較具有競爭優勢。不過另一方面,臺灣農機出口成本較高,該如何奠基於臺灣成功經驗,於厚植臺灣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同步發展適合東南亞環境的特色農業機械,則是後續臺灣如何於國際舞台中獲勝的關鍵之舉。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5大對策改變環境溫度 讓豬隻維持良好繁殖力

根據美國氣候變遷分析組織-柏克萊地球(Berkeley Earth)的報導,自西元1750年人類工業革命開始至今,全球溫室氣體含量已增加近2倍,使全球均溫增高近1.5°C。而中央氣象局統計也顯示,近百年來全臺均溫上升約0.8°C,其中春秋兩季的變動幅度最大。氣候變遷的結果使氣溫逐漸增高,嚴重影響臺灣畜牧產值。

無地不符農保資格?免驚!老農身故可改領喪葬慰問金

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第40條規定,農民健康保險(簡稱農保)被保險人死亡時,按其當月投保金額,給與喪葬津貼15萬3千元。但卻有部分農保被保險人於死亡前持續繳交保險費,但因土地移轉等因素,經勞保局審查未符農保被保險人資格,而不予給付喪葬津貼。為照顧長期參加農保的老年農民,提供其死亡後的喪葬照顧,行政院核定發給喪葬慰問金(簡稱慰問金)10萬2千元。

澎湖海域變乾淨了!清出9萬公尺海底覆網 再現海洋新生機

四面環海的澎湖群島,不少島民是以海維生,海洋更是澎湖漁業的經濟命脈。但是由於過去許多爭議漁法,以及保育觀念不足,以致海洋生態惡化。為了維護海洋,澎湖縣政府與漁業署共同推動多項海洋活化政策,希望逐步復育海洋環境、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

【戰勝冷水性魚種】系列報導

臺灣有一群學者充滿理想,利用高雄市永安區的天然氣廠,每小時可排出約2萬噸的低溫海水,養殖大西洋鮭魚、仿刺參、鮑魚等冷水性魚種,經過5年奮鬥,克服種種難關,已初步見成果,其中明年即可迎來首批國產大西洋鮭魚卵,甚至下半年就有機會嚐到國產鮭魚的滋味。農傳媒帶大家一探「LNG冷排水養殖模廠」,揭養殖冷水性魚種的養殖甘苦。

不讓幽靈漁具成海洋生態殺手 全臺3縣市推動刺網漁具實名制

刺網漁業在進行漁撈作業時,部分網具可能受強流拉扯斷裂而流失於海中,形成「幽靈漁具」,隨後受海流、潮汐等作用漂流至礁岩區,並覆蓋於礁岩或珊瑚上,因刺網漁具係屬人造纖維材質,不易腐敗,形成「海洋廢棄物」,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除中央政府外,各地方政府近年也因地因時制宜,積極推動不同刺網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