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5大對策改變環境溫度 讓豬隻維持良好繁殖力

因應氣候變遷,豬隻的繁殖性能也連帶受到影響。該如何解決這個棘手問題,也和種豬場的環境管理和布局息息相關。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生理組  廖御靜

根據美國氣候變遷分析組織-柏克萊地球(Berkeley Earth)的報導,自西元1750年人類工業革命開始至今,全球溫室氣體含量已增加近2倍,使全球均溫增高近1.5°C。而中央氣象局統計也顯示,近百年來全臺均溫上升約0.8°C,其中春秋兩季的變動幅度最大。氣候變遷的結果使氣溫逐漸增高,嚴重影響臺灣畜牧產值。

以豬來說,豬雖為恆溫動物,然而體溫會隨品種、年齡、性別與生理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而有些微的變化,一般落在38°C至39.5°C間。成豬於營養條件相同的條件下,若飼養於最適宜的環境溫度20°C左右,體內產熱與散熱過程保持平衡,有助於維持正常體溫與維持良好的繁殖性能。然而成豬的耐熱和抗寒能力不佳,夏季炎熱時,因豬的汗腺不發達散熱不易,常引起熱緊迫而降低繁殖性能;而冬季寒冷時,代謝量增高,若能量補充不足則無法度過寒冬。如今環境溫度變化多端,勢必影響豬隻繁殖性能。而環境溫度會如何影響豬隻繁殖性能呢?

環境溫度影響豬隻繁殖性能的關鍵

影響豬隻繁殖性能的關鍵要素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影響因子,外在影響因子為環境與營養條件,影響程度各占40%;內在影響因子為遺傳條件,影響程度為20%。由此可知,單有良好的繁殖基因,並無法保證豬隻能表現良好的繁殖性能,還需給予良好的環境與營養條件,方能將繁殖性能完全發揮。

環境條件中,以溫度對繁殖性能的影響最大。臺灣夏季高溫高濕,溫度可達28°C以上,且濕度往往高於80%,母豬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無食慾,採食量降低的結果,使能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腦下垂體的濾泡刺激素與黃體刺激素分泌失調,接著卵巢生理功能開始出現異常,母豬無法正常發情與排卵。同時,高溫環境不利於受精與受精卵於輸卵管裡的運動,因而降低受精率和胚胎存活率。

而公豬精液品質取決於內在的年齡、品種與營養狀況,以及外在的飼養方式與畜舍環境等因素;夏季熱緊迫使公豬採食量減少,因而使精子品質、精子濃度、總精子數、精子活力與活精子比率等產精性能指標降低。然而若暴露於高溫環境之時間不長,經適當的處理後,公豬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繁殖能力。因此,在營養與遺傳條件固定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減少豬隻發生熱緊迫,為維持豬隻正常繁殖性能的關鍵!

因應氣候變遷所引起的豬隻繁殖性能低落問題,可從畜舍降溫措施、飼料營養調控、豬隻飼養管理、豬隻配種管理與耐熱基因篩選等方式來應對。

高溫下的因應對策

要做好環境溫度的調控,需考慮豬場的生態環境、豬舍的佈局、豬欄的結構、飼料營養、飼養管理與品種等。實際的應對方法可分為畜舍降溫措施、飼料營養調控、豬隻飼養管理、豬隻配種管理與耐熱基因篩選等。

(一)畜舍降溫措施

臺灣高溫高濕,要將溫度降至成豬最適宜溫度20°C相當不容易,不過若能有效將畜舍溫度下降3~5°C,即能有效維持正常採食,維持一定的繁殖性能。在豬場主體無法更動的情況下,改善內部結構或設備亦能有效降低環境溫度。畜舍可加裝水冷設備,如水簾、自動噴霧噴淋與頭肩部滴淋等設備。簡單的遮陽網、涼棚、屋頂反光設備、吹風扇與抽氣機等設備,可減少輻射熱與增加空氣對流。此外,豬舍周圍植樹不但能綠美化環境,亦有調節溫度與淨化空氣的功效。

(二)飼料營養調控

豬隻在夏季高溫的影響下食慾較低,可於早晚天氣涼爽時段餵食,應避免日正當中的炎熱時段餵食。此外,亦需注意營養和水分的攝取量。脂肪的消化率高且能改善適口性,飼料中適時的添加脂肪可提高採食量,以及確保豬隻能攝取所需的能量。飼料中補充維生素C與維生素E,亦有利於抵抗熱緊迫與提高繁殖效力。除了提供充足的飲水外,飲水中添加氯化鈉、氯化鉀與碳酸氫鈉等電解質,亦有利調節體內電解質,提高抗熱力。

(三)豬隻飼養管理

豬欄大小一般依公母、年齡及飼養方式等情況而定。夏季高溫情況下,飼養密度過高會使舍內積熱多、升溫快。若採取降溫措施,仍無法有效降溫時,此時可考慮減少飼養密度,此舉不但能擴大豬隻活動空間,對散熱降溫亦有很大的助益。此外,擴大豬隻活動空間,可增加豬隻的運動機會。公豬運動量不足,精液活力會降低且體力不足;母豬運動量不足,會影響正常發情與排卵,以及後肢乏力。因此,適度的運動可確保繁殖性能。

(四)豬隻配種管理

夏季天氣炎熱時,公豬較無性慾,母豬也常延遲發情,因此豬隻夏季的繁殖性能最低。一般來說,夏季天氣炎熱時,可選擇傍晚天氣涼爽時配種,能提高母豬懷孕率。亦可利用公豬來刺激母豬,以增進配種效率。日前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發現,公豬唾液中含有雄烯酮(androstenone)、雄甾烯醇(androstenol)與喹啉(quinoline)等催情物質。將這些混合物噴灑於母豬口鼻處,可有效提升60%的發情率。此方法不需公豬,僅需公豬唾液即可刺激母豬發情,除了增進母豬發情率亦可有效解決防疫問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耐熱基因篩選

以往的豬隻育種,多著重於生長性能與繁殖性能的選拔,而目前耐熱性能的選拔逐漸被重視。豬隻若能表現耐熱性能,將可克服高溫環境,並保有一定的繁殖性能。然而,許多基因間的表現會互相抗衡,魚與熊掌難以兼得,需進一步研究。原先藍瑞斯、約克夏及杜洛克等品種均為溫帶豬種,並不適合臺灣高溫高濕的氣候。然而,於臺灣養豬專家長期的選育改良下,已育成具有耐濕耐熱的特性。因此,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在臺灣亦可孕育出繁殖性能不受高溫高濕環境影響之豬種。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強降雨、乾旱、寒流侵襲與熱浪來襲等自然災害機率不斷攀升。而最為人所熟悉的改變,莫過於氣溫不斷增高。豬隻因散熱系統不佳,容易有熱緊迫,熱天時繁殖性能明顯降低。雖然改善飼料配方可增加營養分攝取量,以克服炎炎夏日。然而,提升夏季繁殖性能的最佳方法為提供豬隻涼爽適宜的生活環境,如此一來豬隻的繁殖性能才能真正發揮。

本文轉載自中央畜產會出版201912月號《畜產報導》,原文標題為〈提升豬隻夏季繁殖性能 最佳解方:提供涼爽適宜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