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日治時期,站前筆直道路曾是內埔與鹿滿之間的運蔗輕便鐵道。

【阿里山鐵道物語】鹿麻產車站:巡禮伯公廟,聆聽客家人的林鐵往事

隨著鹿麻產車站啟用,造訪的旅人越來越多。有人慕名而來,只為目睹小火車的魅力;有的人則對這座獨特的木造車站建築情有獨鍾。有人期待能與狗狗站長「波吉」巧遇,並享受騎著單車欣賞鐵道田園風情;有些人則希望在此探索菸葉文化的足跡……對於喜愛生活與文化的我而言,無論哪一個季節,鹿麻產總能帶來驚喜與發現。

夜爬三汀山,至少還有夜景可賞,算是疲勞的三進給的一點安慰。

【山路跑旅】我的夜訓心流

這陣子實在熱得過分,訓練變得難以忍受。多數情況下,你只能選擇在無風的樹林裡被悶壞,或在無遮蔽的太陽下被晒到蒸發(除非你不挑天氣,那也能選擇冒午後雷陣雨的風險,然後被淋溼,或滑跤到懷疑人生)。

天氣的各種為難,光想到出門訓練就感覺皮膚黏膩發燙。但逃避訓練儘管身體舒服,內心怎麼也過不去。

用各種茶杯試同一款茶。

【四方茶話】淺談茶杯

從我學茶開始,最喜歡買的就是茶杯,原因在杯子價格是茶具中自己稍微負擔得起的。基礎的白瓷杯到陶杯都有。但當我訪問「無事生活」三姊妹,關於茶具要怎麼挑選購買的時候,她們卻異口同聲地說:看喝什麼茶;尤其反過來追問我:看你平常喝什麼茶?

在嫁接植株的樹下,可清楚看見兩種不同直徑的子房,圖中央紅花之間有大幼果的是紫薇,兩邊幼果較密的是九芎。

【林間散步】九芎城與紫微宮

家住新北,新店。景美溪一橋之隔就是臺北市,走過去從不感覺跨過了什麼城界。不過到了北岸,安全島上開始出現樹木,冬天葉片落盡,夏天開出繁花,於是知道身在景美了。

但那是什麼樹呢?長久以來我都以為是九芎。那排樹果實小巧,是九芎的樣子。九芎又名小果紫薇,若無花果,光看枝條,與紫薇非常相像。

【臺灣原生種】臺灣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臺灣雲豹全身遍布特殊雲紋斑點,腳掌寬大厚實、四肢粗短,大眼粉鼻、耳形圓潤,是可愛得讓人心顫,卻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大型貓科動物。體長可達一百二十公分,尾長約七十至九十公分,體重介於十五至三十公斤,雄性體型較雌性大些。

【餐桌上的產地】甜莃果園:守護質樸生活初心的梨山桃樂園

「我女兒跟太太目前都住在新竹,方便上學跟工作。」原為竹科工程師的許漢忠,二〇一五年從退休父親手中接過梨山上約一點七公頃的果園,借女兒名命名「甜莃果園」──是祝福也是期許,希望在他的照顧下兩者皆能安心成長。「平常大多是我一個人住山上,盡量每兩個禮拜就下山回家一次。農忙的時候,家人也會上山一起幫忙。」

【餐桌上的產地】平地桃:水蜜桃下山奮鬥的故事

詩人余光中寫了詩詠桃:「水蜜桃,紅夭夭/⋯⋯豐腴而又慵軟/甜裡帶一點點酸/忙了舌頭/閒了牙齒/豔名真是不虛傳⋯⋯」桃的魅力可見一斑。過往常見的水蜜桃多為外國品種的高山桃,特性為高需冷性(需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種植於海拔一千四百公尺以上高山地區,直至八〇年代,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展開平地桃相關研究,慢慢發展出台農系列,臺灣在地培育的桃子。

【食趣聞】卡維蘭:鮮果格外品的美味挑戰

「如果要說我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應該是挑戰自產自銷能長久運作的模式吧。」今年三十四歲的洪睿弘為「茂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不過大眾還是習慣以公司未改名前的「卡維蘭」親暱稱呼─以產地鮮果直售、水果與格外品加工銷售等形式,結合社會企業的土地關懷與商業穩定營運兩項重點,打造友善環境循環的農產銷售模式,一鳴驚人,迄今屆滿十年。

紅土森林小宇宙環境優美,開闢多條各植不同作物的菜畦,有如世外桃源。

【餐桌上的產地】蔬食生活就此開始

關於蔬菜,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在農產豐產的寶島,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把神農尺—全年不缺席的高麗菜,大火翻炒後香氣十足的水蓮、空心菜,適合涼拌的苦瓜與木耳,乾煎後充滿清甜汁水的櫛瓜,小農產地直送綿軟香甜的地瓜和南瓜⋯⋯一入口,舌尖便能辨其豐美。

蔬食除了是餐桌上健康清爽無負擔的代表,也與環境保護有關。

《鄉間小路》2025年7月號 蔬食新理念

農產豐碩的臺灣,每日都能吃到清脆甘甜的蔬果,島嶼風土與節氣轉換而來的滋味,琳瑯滿味蕾。隨著健康生活與友善環境的理念興起,「蔬食」之為一種飲食方式,已成為人們思考吃這件事時的一個重要選項;然而,應該怎麼吃、怎麼選才能均衡又營養?

本期邀請各方蔬食專家,與將蔬食烹飪想像煉化到極致的大廚們,以手中妙勺,指引我們走向綠色美味生活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