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36 文章
修復後的鹿麻產車站,稻浪田園相映成趣。

【阿里山鐵道物語】鹿麻產車站:人情與田園交融的驛站

阿里山小火車離開北門車站十多分鐘之後,窗外的景色由城市轉變成開闊的田園風光。經過牛稠溪支流的灣橋祕境之後,終於抵達鹿麻產車站。在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四座車站中,鹿麻產站深具農村風情。周圍的作物包括稻米、甘蔗、荔枝、龍眼和菸葉等,春夏時節,稻穗在微風中搖曳。

屏風山三角點續行約兩百公尺處的展望點,看到奇萊北壁正好擋住午後雨帶,屏風山這邊完全沒下雨。

【山路跑旅】爬得越快,心則慢

五月某個週末,我臨時起意,快速打包,跨上機車騎到埔里,打算隔天直攻屏風山。

自從迷上越野跑以來,為了強化耐力與刺激肌力,我幾乎將所有空檔都用在訓練和賽事上,完全把自己當成認真的跑者。等想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我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進帳任何新的百岳了。這次臨時起意,不免讓人想起來就興奮,前一晚在埔里的民宿反而睡得不太安穩。

左起:竹茶則、和紙茶則、小竹茶則、木茶則。

【四方茶話】淺談茶則與茶荷

初學茶時,花費驚人。其中,我直覺省略不買的茶具,是盛裝茶葉時會使用的「茶則」,或「茶荷」(負荷之意)。省錢之外,也因為看過前輩在非正式茶席,私下泡茶時,手掌即是渾然天成的茶則。只見他們用手掂量,配合視覺經驗,分毫不差就是所需克數。

陽光下,阿勃勒燦爛如吊燈的花序。

【林間散步】以阿勃勒之名

今年第一眼看見阿勃勒張燈結綵,是在臺東。

日治時期糖廠改造的文創園區,許多特色小店藏身陰影裡,等待被晒得酥軟的人們鑽進去發現一方天地。老建築旁,一排阿勃勒盛開,像日光凝結在枝頭,光燦燦,吊燈那般垂掛著,蒼綠葉片在風中窸刷款擺,米白底,帶無數深黑刻痕的樹幹,讓人想到象的皮膚。

【臺灣原生種】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

你知道魚池琴蛙是臺灣唯一會構築完整泥窩的青蛙嗎?雄性魚池琴蛙常看起來灰頭土臉,是因為需在離水近的土坡上築巢的緣故,巢穴一般呈現壺口狀,外部有落葉、枝條遮蓋。魚池琴蛙身長約三點五公分,四至九月的繁殖期,雄蛙會在築好的巢中發出鳴叫,吸引母蛙前來交配產卵。

五郎時食負責人胡財賓,以開發料理潛能的用心,對待身邊的人。

【鄉間食堂】時時有人的料理初心

「我們推廣蔬食的目標對象,是『非素食者』。」位於高雄的「五郎時食」,執行長胡財賓擁有三十餘年料理經驗,讓他深知習慣葷食的客人一聽到「素食」的刻板印象,多半立即揮手拒絕。「有些客人吃到最後才意識到我們是蔬食餐廳,就會對蔬食改觀,以後也就不會這麼抗拒。」胡財賓打趣道:「要是菜單寫『秋葵手卷』、『青椒握壽司』,葷食的客人可能會掉頭就走!」

小小樹食營業這些年,Tim 累積了數百道食譜。

【鄉間食堂】專注用好吃定勝負的蔬食料理

徐兆麟順手取出胸前掛在圍裙口袋的擺盤鑷子,仔細盯著自己精心設計、烹製的「小樹酪梨蔬菜佛陀碗」做出餐前最後的裝飾確認。「這道菜的發想,來自《中華一番!》某一集有個『特製彗星炒飯』,從天而降整盤綠色炒飯。我就想,我也想做出一盤綠色、會發光的炒飯。」廚師界人稱Chef Tim的徐兆麟,擔任蔬食餐廳「小小樹食」的行政主廚。

《鄉間小路》2025年6月號 植物編織工藝復興

你也有一只紅藍綠配色、臺味文青正字標記的「茄芷袋」嗎?八、九〇年代的鄉間幾乎人手一「咖」。「茄芷」二字據說來自日語Kagibari(鉤針編織)的發音,而早前這袋子是以生活常見的藺草為素材,化纖工業興起後,才改以尼龍材質量產。

透明小管保鮮期極短,一出水便會開始轉白。趁鮮燙熟、或是急速冷凍,是最佳保存方法。

【菊島喫風土】難忘澎湖小管鮮

前幾天帶日本朋友到東北角的海岸小鎮遊玩,坐在路邊小店,桌上擺著剛燙熟的小卷,搭配簡單的醬油膏與芥末醬就很美味。席間他提到中文裡的花枝、魷魚,在日本同樣都叫「イカ」,一度讓他在學中文時十分困擾。我不禁笑了,因為即便身為澎湖人,對於小管、花枝、烏賊與魷魚之間的差異也總是分不清。

【鄉間植編課】島內植物編織指南

編織,是指利用適合的材質或植物纖維,連續交叉連結,織就出有趣或具備圖像意義的平面,或是立體器物造型。位於亞熱帶地區的臺灣,盛長許多植物種類,先民智慧中,常見利用植物的根、莖、稈、皮、鞘、葉、花、果、毛等部位取纖、編製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