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6 頁
【阿里山鐵道物語】梨園寮車站:稜線小站與茶鄉暖意
火車離開獨立山後,沿著紅南坑東邊的山腰緩緩駛行,不久迎來一大片壯麗岩壁,當地人將這裡稱為石壁腳。窗外那驚險的地勢,襯托了第十三號隧道的不凡。當火車緩緩進入幽暗的隧道,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阮陳緞女士聊起她父親在這隧道裡發生的故事。
【山路跑旅】自找的虐總成癮
我相信越野跑圈的人都很難否認自己熱愛找虐受。為了追逐更高、更遠,被賽事虐得一塌糊塗,但沒幾天又回想得津津有味。這差不多就是我跑完「龍虎鳳越野」的心路歷程。
龍虎鳳越野舉辦在去年最後一個週末。因為路線囊括騰龍山、虎山和鳥嘴山,所以稱龍虎鳳。
【四方茶話】淺談出水與斷水──初訪稼惠
我們相約在以販售、介紹英式紅茶為主的茶店:tea room SERENDIP。就是這間店,讓我第一次意外瞥見稼惠製作的白瓷壺,而央請店主介紹我們認識。她此次帶來的白瓷壺都是手拉胚製成。每一把壺略有不同差異,不論大小、形狀、釉料。看得出手工感,卻絲毫不減優雅的美感。
【林間散步】楓香的五味雜陳
大年初七,剛開工就是截稿日。YouTube上的「甄嬛馬拉松」還在播。晚餐時,瞥見主角一早就為剛得寵的姊妹安陵容,奉上了一盞「楓露茶」,說是已出色三四遍。
此處的「楓」,指的是楓香,楓香的葉子才香,一般說的「楓樹」,葉片是沒有精油的。
【臺灣原生種】山麻雀(亞種)Passer rutilans
說起臺灣最常見且大家都有印象的鳥,應該就是麻雀了吧,蓬鬆可愛還自備咖啡色安全帽(?),不論是行道樹、電線桿或者陽臺,處處幾乎都能見,若住在鄰近自然環境的地方,如路樹多處、近田野或者公園邊,早晨還有一定的機率會被麻雀的叫聲吵醒,是那種讓人不忍苛責太多的小鄰居,除非有鳥屎從天而降在車上,或者身上。
【侍魚師食堂】Île島嶼法式海鮮:一座海洋浮島的風土美味
「Île島嶼法式海鮮」主廚Lin前一秒還在爐前,專注加熱法式白醬,迴身便俐落拈起嫩綠的埔里山葵苗,細膩裝飾在永續白蝦跟鬼頭刀魚糕的頂端。潔白瓷盤以青豆泥、玉米醬點綴,鮮綠飽滿的甜豆莢、調入當歸的綠油串接出一道優雅迴圈,將這些精選永續海鮮食材的味道層次與視覺美感,推至極致。
《鄉間小路》2025年2月號 開運吃年糕
雖說現今可以看到的年糕百百款,街頭小吃的韓國辣炒年糕加魚板、江浙餐館裡雪裡紅炒寧波年糕,甚或日式百貨唐吉訶德裡,隨著新年起始陳列出的各式日本鏡餅裝飾……但說到年糕,臺灣最經典的代表,終究是傳統口味的甜年糕(甜粿)吧。那黏稠、彈力十足,來自糯米的延展特性,加上糖的甜蜜風味,臺灣人為生活奮鬥的堅韌與熱情,盡在其中顯現。
【年糕指南】黏黏有餘香
由糯米製成的傳統臺灣年糕,又稱甜粿,寓意年年高升,是臺灣過年酬神祭祖、餐桌必備的甜點。
除了臺灣,中國寧波年糕以蓬萊米製作,是年節祈福常見供品,口味可鹹可甜。韓國過年的年糕湯,有長壽健康的吉祥意涵。日本過年則有鏡餅,歲末年初時擺放於神壇或者玄關敬神。
【年糕指南】中國寧波年糕:品嚐千年稻米文化的美味
從「河姆渡遺址」算起,寧波已有七千多年的稻米文化,自古盛產各式米製品。寧波年糕能夠出圈,除了慈城所產的優質粳米和水源,還有水磨和搗搡的精細工藝,讓年糕產生細膩、柔韌的質地和口感。
【年糕指南】韓國年糕:祈願富足的風土特色食材
韓國的「糕」定義上,是白米、糯米、高粱等穀物,或馬鈴薯製作的糕點。以製作方式來看,大致可分為打糕、蒸糕、煎糕、水煮糕;以功能來看,常見的有秋夕(中秋)的松餅(송편)、搬家後分送新鄰居的紅豆蒸糕(팥시루떡)、孩子出生滿一百天的白雪糕(백설기)、週歲宴或生日宴的紅豆高粱糰子(수수팥떡)、彩虹糕(무지개떡)和黃豆粉年糕(인절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