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3 頁
【我吃故我在】鹽是安全感
西方古老的民間故事裡,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片段,國王已老,想要將領土分給三個女兒,於是把她們一一喚到面前,教她們說出對自己的愛有多深。大女兒和二女兒窮盡花言巧語,哄得老國王心花怒放。輪到最受寵的小女兒告白時,她卻顯得笨拙,只說自己對父親的愛是本分:「我的愛,就像是鮮肉需要鹽一樣。」
【百元風味鈔】窮人的快樂:醬燒煙仔
春夏交際,市場的魚悄悄換季。近年來海洋環境變動,海魚的價格節節高升, 想要吃便宜海魚,真的就得「著時」(tioh-sî)。
我在市場逛來逛去,以前最便宜的海魚「肉魚(肉鯽仔)」來到一兩二十八元的高價,也就是一隻肉魚可能就要八十元的意思!好貴!而春末夏初是竹筴魚和「煙仔」正要上市的時間點。
【不只是吃飯】吃好不吃飽
我們常常讀到一些「法國女人吃不胖」的文章,但法國料理重奶油的傳統,怎麼可能吃不胖?像早餐的可頌麵包要好吃,奶油是它最重要的靈魂。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法式料理的量很少,所以法國人吃不胖?還是法人的運動量較大?
【菜市人生場】市場像酸菜一樣──嘉義溪口鄉露天市場
要找臺灣各地菜市場挺簡單,在Google地圖搜尋「鄉鎮名+市場」便是。然而嘉義縣溪口鄉卻是個例外,打上關鍵字,卻不見菜市場——幸好,要在臺灣找地方市場,還有個法子,直接殺到當地老街區,問人。
溪口鄉的中正路是條蜿蜒的小街,街口鐵皮屋下,有家半露天的「永和豆漿」。
【菊島喫風土】被風乾的家鄉滋味
尾牙這天,眼前擺著香氣四溢的梅乾扣肉,獨特氣味滲入五花肉的肥瘦交織間,每一口都是鹹香與甘醇的融合。然而,比起梅乾菜與豐厚油脂的交融,我更愛澎湖花菜乾的酸香清爽,那股純粹的風味,是海風和陽光對話的產物,是母親巧手保存的時光印記,也是我血液脈動裡渴望的家鄉滋味。
【阿里山鐵道物語】梨園寮車站:稜線小站與茶鄉暖意
火車離開獨立山後,沿著紅南坑東邊的山腰緩緩駛行,不久迎來一大片壯麗岩壁,當地人將這裡稱為石壁腳。窗外那驚險的地勢,襯托了第十三號隧道的不凡。當火車緩緩進入幽暗的隧道,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阮陳緞女士聊起她父親在這隧道裡發生的故事。
【山路跑旅】自找的虐總成癮
我相信越野跑圈的人都很難否認自己熱愛找虐受。為了追逐更高、更遠,被賽事虐得一塌糊塗,但沒幾天又回想得津津有味。這差不多就是我跑完「龍虎鳳越野」的心路歷程。
龍虎鳳越野舉辦在去年最後一個週末。因為路線囊括騰龍山、虎山和鳥嘴山,所以稱龍虎鳳。
【四方茶話】淺談出水與斷水──初訪稼惠
我們相約在以販售、介紹英式紅茶為主的茶店:tea room SERENDIP。就是這間店,讓我第一次意外瞥見稼惠製作的白瓷壺,而央請店主介紹我們認識。她此次帶來的白瓷壺都是手拉胚製成。每一把壺略有不同差異,不論大小、形狀、釉料。看得出手工感,卻絲毫不減優雅的美感。
【林間散步】楓香的五味雜陳
大年初七,剛開工就是截稿日。YouTube上的「甄嬛馬拉松」還在播。晚餐時,瞥見主角一早就為剛得寵的姊妹安陵容,奉上了一盞「楓露茶」,說是已出色三四遍。
此處的「楓」,指的是楓香,楓香的葉子才香,一般說的「楓樹」,葉片是沒有精油的。
【臺灣原生種】山麻雀(亞種)Passer rutilans
說起臺灣最常見且大家都有印象的鳥,應該就是麻雀了吧,蓬鬆可愛還自備咖啡色安全帽(?),不論是行道樹、電線桿或者陽臺,處處幾乎都能見,若住在鄰近自然環境的地方,如路樹多處、近田野或者公園邊,早晨還有一定的機率會被麻雀的叫聲吵醒,是那種讓人不忍苛責太多的小鄰居,除非有鳥屎從天而降在車上,或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