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2 頁
【林間散步】找到最美的那片烏桕
舊曆年前後,我開始在烏桕樹下徘徊,想找到最紅又最方的那片葉子,拍入手機,用LINE的簡易編輯加上個「春」字,做成年節可用的春聯斗方貼圖。
年關將至,烏桕貼出春聯,欖仁撒落紅包,榔榆掉下元寶——雖然古時中國人稱其為榆錢。而我認為行道樹能落下最像銅錢的,是羊蹄甲的種子,樹下滿地的一元硬幣。
【臺灣原生種】臺灣狐蝠
臺灣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的體長可達二十公分,雙翼展開約一百公分,是臺灣體型最大的蝙蝠。身體與翅膀為暗褐色,肩頸處有一圈黃色或暗黃短毛,鼻吻端較尖且突出,貌似狐狸,因此被稱作狐蝠。
【草莓指南】草莓風味輪
臺灣草莓品種繁多,有的品種酸甜濃郁,令人口齒生津;有的甜感飽滿,不覺蜜在心頭;也有酸甜並陳又帶特殊乳香─完全是多重享受。草莓的特色因環境和照顧條件差異,從外觀、顏色、氣味到口感多有不同,各具豐富滋味;編輯部彙整草莓各種風味敘述,打造專屬風味輪。
《鄉間小路》2025年1月號 當個草莓族
冬日必嚐的草莓,酸甜滿溢彷彿通往天堂的階梯。島內流通品種繁多,風味、口感皆各自有迷人之處。不僅新鮮草莓,季節一到,街頭小攤、咖啡廳、甜點店的草莓飲食創意盡出,生活相遇各種「莓」好,一場喜氣洋洋的紅色派對。
【草莓指南】莓飛色舞的甜蜜季節
緩解整日累積的疲憊,沒有什麼是吃一顆草莓過不去的,如果有,就多吃幾顆。冬季適合「莓飛色舞」一番,以各種草莓的顏色妝點日常空白,除了鮮吃,甜點也別放過,當季限定,錯過不再。
【草莓指南】臺灣常見草莓種類
臺灣的草莓苗一般約在十月前後定植,果實產季則多落在十二月至來年四月間,有時因品種特性或該年氣候條件,可能稍晚或提前;由於身處亞熱帶,臺灣種植草莓面臨更多挑戰,官方與民間長期投入品種培育,只為育出更耐病、耐熱的新品,目前臺灣的草莓品種多元且持續增加。以下為市面上常見的十五種草莓簡介。
【餐桌上的產地】大湖草莓王國:湖畔之鄉的甜酸美味
「大湖地區最早種植的是『馬歇爾』,也就是俗稱『阿美利加』的美國品種草莓。據說和現在盛行的『香水』一樣,特色都是帶有一定的酸度。」曾深入爬梳過各農史資料、剪報,大湖地區農會休閒旅遊部主任傅國峯說:「早期大湖種植草莓,是為了與稻米輪作,當作米糧採收後維持、調節地力之用。」
【餐桌上的產地】莓 the Force Be with You!
草莓採收期將至,傅國峯特別帶我們走一趟大湖農會南湖分部的集貨場,介紹基本集貨過程。
下午大約四點左右,農民會陸續送來鮮果,檢查後簽收、輸出一式六聯的單據,將跟隨當日的草莓通過層層關卡,直達臺北的大型果菜市場。「採收高峰期時,這裡每天都要堆滿六、七個棧板的草莓,簡直跟山一樣。」
【餐桌上的產地】ㄎㄚ大粒草莓園:帶點幽默勇於嘗新,才更顯滋味
採訪開始不久,袁婧清的電話響起,有人希望預約採草莓,她幽默回應:「你慢一點,不要那麼急,十二月中旬再來,要來之前跟我說,天氣冷一些草莓才會甜,跟你一樣甜♥」截至十一月底,她已經接過七十幾通想採草莓的詢問電話和訊息,熟門熟路的老顧客知道「ㄎㄚ大粒草莓園」是友善環境且草莓品質好,每年都催她快點開放草莓園。
【餐桌上的產地】大崙頭草莓園:復興務農的十項全能家庭
跟「老臺北」的友人們談起,將前往內湖區的白石湖採訪草莓園,得到一臉驚訝的回應:「臺北產草莓?」其實,臺灣最初開始種草莓,約一九三○年代由日本人引進,就是於臺北陽明山區試種,儘管沒有成功,草莓卻輾轉於苗栗大湖大放異彩,茂盛綿延。而白石湖種植草莓的契機,則是一九八三年起,內湖區農會輔導在地農家轉型,成立草莓產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