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633 文章
顧瑋 王盈發

【王盈發X顧瑋】用品牌和產品記錄生活

長期耕耘品牌策略的王盈發,遇上深究食品與生活的顧瑋,兩人在伴手禮誕生的路途上,一個守在前端自創品牌,不斷尋覓物產開發新品;一個在後端把關,讓產品與理念整合出具辨識度的品牌形象。他們熱絡的對談中,更從伴手禮點出了社會文化的演進脈絡。

鄭阿玉作品_小雞

【小村畫誌】小雞

我的父親是部落的頭目,那時候大家都還沒學日本人穿衣服,我們就穿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夏天、冬天都一樣。冬天特別的苦,每到晚上,部落生起火來,我們就圍在火堆旁邊縮著睡覺。

鄉間小路4504等路

《鄉間小路》2019年4月號 等路tán-lōo

臺語稱禮物為「等路」。過去與遠方親友相見時,自種自製的物產便是最誠摯的等路。在眼花撩亂的等路前,如何克服選擇障礙,送到對方心坎裡?其實送禮不只是送出物件,更是送出一地的風土、一個想像力。若能在輩分、喜好等線索之外,選擇帶有土地感動或是個人生命故事的等路,這樣的送禮行為便不只是物質的交換,而是真正能傳達感情、溫度的真誠互動。

美濃老蘿蔔乾

勤儉生活裡的甘美滋味

乾物是歲月的容器,盛裝彼時彼刻的風霜晴雨,對客家人而言,則是節儉精神的化身。群山環抱的高雄市美濃區,約九成居民為客家籍,乾物的晒製,讓保鮮有期限的蔬菜延長生命,鹹、酸、脆的百般滋味越陳越香,為一盤客家小炒,一碗暖心雞湯畫龍點睛,就算來到物資豐裕的年代,也能重溫客家人胼手胝足的拓荒心情。

日晒芋頭莖

亙古不變的儲糧智慧

(tjanaasia,義林部落的原名)就坐落在其中一處山腳下。此處的居民是排灣族布曹爾亞族的中排群(Pavmaumag),原居於海拔更高的舊來義部落,1954年遷村後,這裡就成為第二個安身立命的家園。他們在山坡地建造家屋,在來社溪沖刷而成的狹窄谷地上耕作。

人偶台 菓子

【餐桌通信】節日專屬的食物

敦子老師:

看到你的那碗雜煮,讓我想起第一次在日本過新曆年,那時候幾個人住在一棟日式老房子裡,其中一位拉小提琴的郁也君,早上就在窄窄的廚房,擺滿整桌碗盆,說要煮新年的雜煮給我們吃。當雜煮擺在眼前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清澈的魚乾高湯裡,正中間攤著一塊白白圓圓的年糕,旁邊有蛤蠣一顆和粉紅白色相間的魚板兩片,上面浮著優雅的三葉草。

毛奇插畫

【西大陸食旅】展現場外聲音的食農遊行

大概在去年10月的時候,柏林的街頭就開始出現一張沾著泥巴小豬仔的海報,上面寫著「Essen ist politische」,意思就是「食物即政治」,同個活動海報還有另一個版本,是手拿著沾著泥土的甜菜版本,這是時間在1月下旬的遊行發動海報,訴求食物與政治的倡議。我的德國朋友看到街道旁貼滿牆的海報,拍了張照,說,妳會來吧。我說,當然。

宋庭瑜插畫

【南洋庶物學】囉喏,小販美食的職人精神

和很多人一樣,第一次看到「囉喏」兩個字,我也不知道怎麼發音。囉喏是Rojak的音譯,馬來文「混合」之意,音讀羅加,不過華文招牌都會寫囉喏、羅惹,就像早期劣質翻譯書會出現的字詞,因為看不懂,多了點異國情調。

小米糰炸雞

【農食部】90歲的小米糰炸雞

客製化接設計菜單的我們,有次曾接到家族旅行的訂桌,照習慣詢問後發現成員裡長輩不少,而且有90歲的高齡婆婆。我們認為不是長輩的口味與對餐廳的想像,原本想推掉這一桌,沒想到對方孫子打包票說婆婆是很fashion的人,最喜歡吃炸雞!

茶

【菜市人生場】在茶室裡泡開來的日子

北投市場大樓內,有數十張摺疊方桌,散落在不同攤位的空間內。桌上總有一盒紙巾、幾盤瓜子,和一壺茶,作為凝聚桌邊人的介質。方桌之密集,使人幾乎無法辨識哪些僅是店家擺了桌供自家人休息,哪些是作為北投文化一甲子、以茶之名販售一段相聚時光的「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