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21 頁
小烏奇遇記
跨年夜有點冷,從教育基地回家前,看見一隻小小的,黑嘛嘛的在地上走的鳥類。我想靠近看牠是什麼動物,但牠身手矯捷保持遠遠的距離,我心想,是隻特別的鳥!
蛋之藝 創造幸福的無窮可能
蛋最無窮的可能性就是——讓每個人都感到幸福。料理藝術漫長旅途的起點與終點都有蛋的蹤影,它在世界各門流派身居不同的要角,是兼具簡單純粹與厚實底蘊的美好產物。蛋是創作的起源:它使之純淨,也使之交融;蛋白吸附雜質的特性可以用於澄清雞湯,而蛋黃能乳化油脂與水,製成美乃滋。蛋也是創作的終點:它使之相連,也使之擴張;加顆蛋進去漢堡排肉末中,可以增加黏性使之成型,而打發蛋拌入麵糊,再放入烤箱就成了蛋糕。
一把雕刀 刻出蛋中乾坤
誰也沒想到,一顆最普通不過的雞蛋,竟也能成藝術創作的素材。蛋殼藝術在全世界各地皆有,不管是俄羅斯聞名的法貝熱彩蛋、日本自古有的蛋殼貼附漆藝、越南國寶的磨漆畫等,而在臺灣彰化隱藏民間的藝術高人簡長順,更是拿這厚度僅有0.3毫米的易碎材質來雕刻,發展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蛋雕藝術!
古早味VS.異國風 蛋料理東西軍
小時候逢年過節,總引頸期盼蛋捲、蛋黃酥等伴手禮;青春年少,課後冰果室的蛋蜜汁與月見冰青澀而深刻;風寒體虛,就吃酒釀蛋或麻油蛋椪餅養生暖胃……蛋以多元有創意的料理形式豐富我們的餐桌,其中有哪些風靡一時?有趣的是,同樣的食材跨越國界,竟擁有截然不同的風味。回望那些年吃過的古早味,也品嘗異國創意料理,拓展蛋的美食版圖。
【非關爬山】山的孩子
路的盡頭擺上米酒與竹杯,乳白色的米酒,底部還有微微的酒糟沉澱,裝在回收來的寶特瓶裡,樸實的外表卻有著真誠的心。入山的人們一一上前,斟了酒手執竹杯,對著山心中念念有詞。
皮蛋黑嚕嚕的秘密——雞蛋進化的魔法師
裹著黑亮外衣的皮蛋,常因外觀跟濃烈氣味飽受誤會,但是只要試著接近它,切開宛如寶石透亮的蛋白,帶著墨綠色、呈現半凝固的蛋黃攤在眼前,讓懂吃的人無不暗自竊喜,在腦中盤算著切點蔥花、淋上蠔油,最好再來一塊冰鎮豆腐,就能大啖那迷人的香醇撞擊。
保藏之味——我所吃過的皮蛋與鹹鴨蛋
我們人類的食物取自於自然,因此來源並不穩定無法永保豐衣足食,積穀防饑是必要的準備。然而各類食物都有其保鮮的期限,因此發明了種種保存方法,藉由這樣「再造」的處理方式,延長了食物儲存的期限,也開展出更加豐富而且多樣風味的飲食文化。
70年的蛋界選品店,挑一顆好蛋的職人魂
在不到五坪的街角小店,第三代老闆張悠久的蛋行。2011年,眼看奶奶的驟然離世讓爺爺大受打擊,當時就讀大四的張智豪決定繼承家業、陪伴老人家,自此開始探索,到底是什麼理念,能讓爺爺堅守蛋行一輩子?
【文明野味】跳舞的熊出沒,請注意
多年前我還在紐約廝混的時候,參加過Gogol Bordello的演唱會,舞臺背景是一把巨型彈弓,那是他們第三張專輯《Gypsy Punks》的封面,也是他們最喜歡使用的隊徽。
你吃的蛋這樣來——從母雞到餐盤的蛋之旅
說到價格平實、料理應用廣泛的食材,絕對非蛋莫屬。走進超市或市場,貨架上的蛋品似乎從沒缺乏過,它們是怎麼生產出來的?1960年代,農復會從美國進口種雞飼養,開啟了臺灣的蛋雞產業,養雞賣蛋從農家賺零用錢補貼家用的副業,演變成如今分工複雜的產業鏈。小小一顆蛋從母雞而出,歷經層層考驗來到人們的餐盤,讓我們一起從中學習雞與蛋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