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味碗盤大賞:魚蝦、椰子樹、香蕉樹…..Made in Taiwan的碗盤上都畫些什麼?

文字/李怡欣 攝影/來來影像工作室 採訪協力/台灣碗盤博物館 參考資料/《宜蘭的傳統碗盤》、<1930–60年代台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以鶯歌產品為例>

廚房器物再怎麼進化,家傳的台式碗盤都是經典不敗款。看似隨機的魚蝦、花卉等紋飾,連結成一條返回四百年前的時光隧道……明清唐山過臺灣,連帶把使用陶瓷碗盤的習慣帶了過來。起初碗盤多從中國及日本進口,日治時期政府先後輔助南投、北投、苗栗等地的窯業,產製的碗盤樣式深受日本影響。

未受日本人投資指導的鶯歌窯業則由本地人經營,在1937年後引進新型設備,發展工業化製程。戰後常民對碗盤的需求大增,出產陶土且技術密集的鶯歌,成為碗盤產量最多的重鎮。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醉心於東方的瓷器,臺灣是重要的轉口貿易站。簡楊同分享盤中央的中式羅盤,以及周圍的魚、兼具戰爭及商業功能的同安船、能夠指引方向的北斗七星都跟航海有關。邊緣符號的意義還是個謎,保留了些許神祕。

日治以前臺灣燒製的多是粗陶器,1896年日本著名製陶師帶山與兵衛在北投設立窯場,利用當地的白黏土燒陶,稱作「北投燒」,是臺灣最早燒製精製碗盤的地方。青花彩繪香蕉紋碗以臺灣地產的香蕉樹為紋飾;且碗底有落款書寫北投兩字,是北投燒的重要特色。據簡楊同了解,目前全臺有落款北投的北投燒碗盤僅有約20件,非常珍稀。

日治以前製造的多是粗陶器,利用雕刻或壓印法裝飾,精緻的陶瓷仍仰賴進口;鶯歌生產的碗盤開創臺灣手繪紋飾的先河,從模仿日式風格的花葉鳥鶴,逐漸發展出帶有濃濃台味的椰樹魚蝦,成為臺灣獨有的碗盤特色。

1963年大同瓷器公司創立,成功開發量產全瓷碗盤,取代了風光一時的手繪紋飾碗盤,所幸碗盤的故事得以被收藏家及職人傳誦。這次邀請台灣碗盤博物館館長簡楊同,介紹他多年來蒐集珍藏的碗盤;以及致力於復刻古早碗盤的職人工作室,滿足你的蒐藏心願。

漳州窯五彩方位帆船魚紋盤(16、17世紀)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醉心於東方的瓷器,臺灣是重要的轉口貿易站。簡楊同分享盤中央的中式羅盤,以及周圍的魚、兼具戰爭及商業功能的同安船、能夠指引方向的北斗七星都跟航海有關。邊緣符號的意義還是個謎,保留了些許神祕。

青花彩繪香蕉紋碗(日治時期)

日治以前臺灣燒製的多是粗陶器,1896年日本著名製陶師帶山與兵衛在北投設立窯場,利用當地的白黏土燒陶,稱作「北投燒」,是臺灣最早燒製精製碗盤的地方。青花彩繪香蕉紋碗以臺灣地產的香蕉樹為紋飾;且碗底有落款書寫北投兩字,是北投燒的重要特色。據簡楊同了解,目前全臺有落款北投的北投燒碗盤僅有約20件,非常珍稀。

椰子盤(1940~1960

高聳的椰子樹,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特色風景,這個南島意象也成為碗盤彩繪師的創作題材。椰子樹多畫在盤子的左右側,旁有藍海襯托,有時還會畫上船隻。簡楊同說椰子樹是最具臺灣特色的碗盤紋飾,外國收藏家只要看到繪有椰樹海景的盤子,就知道是臺灣製造啦!

魚蝦腰子盤(1950~1960

傳統認為餐桌上有魚有蝦,代表生活富足,魚蝦於是成為流行的碗盤紋飾。魚諧音「年年有餘」,蝦音同臺語的「謝」,彎曲的樣子象徵「彎彎順」,具有時來運轉的祈願。家家戶戶必備魚蝦盤,宴客祭祀時用來盛裝辦桌菜,喜上加喜。

鶴紋盤(1960~1970

盤上畫著象徵吉祥、長壽的丹頂鶴,是從日本流行至臺灣的紋飾。仔細觸摸觀察,會發現盤面以凹凸的浮紋設計出鶴的豐美羽翼。製法繁複,先將石膏灌入模具待浮雕成型,經過上釉高溫燒製,最後再用鈷藍及金彩描繪鶴嘴、脖子、眼睛及尾部,並加上紅點。

灰葉紅花飯碗(1963~

無論餐廳或是你家,那光亮潔白、花紋多樣的碗盤,可能都是大同 器製造。先進的製造設備提升了碗盤的產量與品質,還能訂做特定單位的紀念碗盤。縱使舊有款式多已停產,大同瓷器的碗盤早已深植臺灣飲食文化。(圖片提供/大同磁器股份有限公司)

復刻丹青碗

1950年代,新旺集瓷營運長許世鋼的阿公許新旺研發出丹青碗,因獨特色澤風行一時,然而因釉藥配方已不適用,阿公也沒有留下關於配方的記錄,成為絕版的傳奇。為了找回阿公的配方,許世鋼不斷實驗配釉調色終於成功,加上荔枝、鴻鵠等吉祥又創新的紋飾,讓阿公的丹青碗重回生活。(圖片提供/新旺集瓷

古早味碗公

立晶窯創辦人蘇正立改良坏體原料,以日本瓷土混合臺灣陶土,讓碗盤更耐用,紋飾則傳承父親的堅持,手繪花卉、水果等臺灣意象的圖騰。需費時一個半月製成的台味碗盤,勾起上一代的生活回憶,也深受年輕人與外國人喜愛。(圖片提供/立晶窯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