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廚房漂流記:根植日本、義大利追夢,日籍主廚在台灣的異文化廚房

萩本郡大在廚房裡,流利地處理剛從市場買回來的海鮮,未婚妻Joyce則從旁協助跟支援,偶爾聊聊最近一起養的紅茶菌,兩人的好默契,任誰看了都羨慕。從職場到生活,美食是結緣的引子,後來開始一起旅行、一起發現世界的美味,用味覺構築愛的記憶,也讓萩本郡大更加確定留在臺灣的理由。

封面故事
台味碗盤大賞:魚蝦、椰子樹、香蕉樹…..Made in Taiwan的碗盤上都畫些什麼?

廚房器物再怎麼進化,家傳的台式碗盤都是經典不敗款。看似隨機的魚蝦、花卉等紋飾,連結成一條返回四百年前的時光隧道……明清唐山過臺灣,連帶把使用陶瓷碗盤的習慣帶了過來。起初碗盤多從中國及日本進口,日治時期政府先後輔助南投、北投、苗栗等地的窯業,產製的碗盤樣式深受日本影響。

土地
【農遊食趣】飛魚將飛往何處

所謂「信魚」指的不只是這魚信守時間約定,總在該出現的季節依著固定路線成群游來,更指的是信任與依託,相信牠能為人類生活帶來無虞安心,為文化帶來傳承。符合條件的魚不多,最出名的有兩種,冬天一種、春夏一種。

藝文
【文明野味】超深度鯰魚

朋友去年職場多波瀾,聚餐時無奈地說,主管空降了一位PM,意圖提升團體的競爭力。聽過「鯰魚效應」嗎?「在一群泥鰍裡放一隻活蹦亂跳的鯰魚,能有效激發泥鰍的危機感,拚命扭動的泥鰍生命力更旺盛,肉質也更結實鮮嫩」,不同國情之下,「泥鰍」可以置換為「沙丁魚」或「鱈魚」,這是企業管理理論中很知名的論點。

土地
【非關爬山】內本鹿18年返家游擊隊(下)

延平林道,早期為開採林業資源而生,而後在林務局的林道棄養原則下逐漸被山回收。這18年來它則成了內本鹿後裔的回家之路。

飲食
【餐桌通信】來頓膚淺的一餐

敦子老師你好:完全可以想像,老師千里迢迢扛著十幾公斤心愛餐具回家的心情,有些餐具一個就足夠了,但有些餐具非得要一個以上,或是一整組才顯得完整,那時候就必須咬牙並拜託自己可靠的肩膀。

飲食
【菜市人生場】過這個村沒這個市

臺北市信義區的福德市場,自忠孝東路五段790巷開始,跨越中坡南路,進入福德街232巷、221巷,直達虎、豹、象、獅四獸山之一的虎山山腳。說了這麼多條路名,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直路通到底,儘管中間有幾個路口攔腰截斷綿延的攤位,它們卻都毅然決然地蔓延到下一條巷子,直到山腳小坡。因此即使路口都設有紅綠燈,也是僅供參考,只要有人想過馬路,那便是綠燈。

飲食
【田野保存食】對不起金棗,請原諒我

金棗算是宜蘭最具特色的農產品,但是很多人不愛。不愛它皮的精油,不愛它果汁太酸,總之有一百個不愛它的理由。坦白說我也不太喜歡,但是當我有一回吃到淺漬的糖蜜金棗,一驚之下發現金棗被嫌棄的地位完全華麗轉身為高雅的氣味。

封面故事
與季節共農,與心共食

「不管吃幾次都好吃!」當Can把芋頭糕端上桌時,大夥立刻圍過來。從土地到餐桌的滋味,是這群人聚在一起的原因。依循季節,他們誠懇地來回俯身耕作,土地便如同上緊發條的鬧鐘,在每一季響起豐收,喚醒這些親近自然的靈魂。「再過一陣子就有洋蔥囉!」品嘗盤裡餐點,期待田間的收成,持續的付出與享受,醞釀成這群人在中央山脈東側、鹿鳴溪旁的踏實生活姿態。

土地
【農婦心底話】有一種心叫不死心

公公開車載我們前往麥田,我坐在後座,隱隱知曉凶多吉少,還是心心念念,還是要去。因為,如果小鳥有分一些給我們,那還有得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