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蜜蜂
全世界已經命名的昆蟲超過一百萬種,其中光是甲蟲類、蝶類、蛾類、蠅類、蜂類、蟻類就佔了昆蟲世界一半以上,牠們無所不在,有時候扮演人類的好幫手,有時卻帶給人類極大的麻煩。
自 2006 年開始,人們發現歐美等地的蜂群因不明原因大量消失,科學家懷疑是濫用殺蟲劑惹的禍。雪上加霜的是,近年臺灣的野蜂群也因囊狀病毒的侵襲紛紛死亡。為了挽救蜜蜂們,不少地區興起一股城市養蜂的熱潮,但要為蜂兒打造宜居城市,其實需要更多的思考。
百年前的臺北,是一片綠野平疇,處處是沼澤農田,四周淺山環繞,是許多動、植物的家,這裡有樹蛙,有藍鵲,也有在花朵盛開時來去飛舞的蜜蜂,這些蜜蜂不只代表活力與生機,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不少民眾想要在自家陽臺種一些『有機』的蔬果,接著很快就引來不少嫌惡的昆蟲把作物吃得亂七八糟。同時,我們也時常忘記這些植物大多需要昆蟲授粉,在都市環境不理想的狀態下,有可能根本連一顆瓜也收不到。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蟲,全球約三分之一農作物仰賴蜜蜂授粉,但近年造成蜜蜂神秘失蹤的原因眾說紛紜,包括殺蟲劑、電磁波、全球暖化或疾病等,有「吸血鬼」之稱的蜂蟹蟎也對蜜蜂危害甚鉅。
每週兩次,我總要奔馳在高速公路兩次往返台北市與苗栗鄉下,去程是滿滿要送出的有機蔬果和豆腐製品,我的心情總像不停地轉換影視頻道,從鳥叫蟲鳴的綠意田野,到繁忙緊湊的車水馬龍。
近幾年台灣時常出現蜜蜂死亡的消息,從西方蜂因誤觸農藥而產生行為異常一直到東方蜂感染幼蟲囊狀病毒使得族群數量一直減少,再加上荔枝椿象的大舉入侵,為了防治荔枝椿象而讓蜜蜂的生存更雪上加霜,除了讓蜂農面臨收入上的險境
今年蜂蜜產量大減,有農民懷疑是因今年農委會開放荔枝、龍眼使用類尼古丁殺蟲劑「益達胺」,造成蜜蜂生病、死亡,間接影響蜂蜜產量,農委會今邀集專家討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著重有機生態農業研究與推廣,利用在田邊種植生態綠籬和野花,吸引重要授粉者如蜜蜂等多種有益生物,以及瓢蟲、蜘蛛等多種天敵,以及豐富農田生態系統,建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