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農之路】田間的蜂情萬種

文、攝影/ 蘇立中

近幾年台灣時常出現蜜蜂死亡的消息,從西方蜂因誤觸農藥而產生行為異常一直到東方蜂感染幼蟲囊狀病毒使得族群數量一直減少,再加上荔枝椿象的大舉入侵,為了防治荔枝椿象而讓蜜蜂的生存更雪上加霜,除了讓蜂農面臨收入上的險境,也讓某些作物陷入無蜂可授粉的危機,看似我們的田間生態正面臨巨大的考驗,不過坦白的說,我們也只關注蜜蜂,田間其實還有無數的蜂類都會幫助花朵授粉,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沒看到而已,有時過度關注蜜蜂,反而還會造成其他野蜂的排擠效應。若要一窺田間的蜂情萬種,則需先來了解一下蜂類這個大家族究竟有哪些成員。

一般我們所謂的蜂是屬於膜翅目的昆蟲 (俗稱會叮瓜果的ㄆㄤ ㄚ則是雙翅目的果實蠅或瓜實蠅) 旗下成員較為人所知的除了蜜蜂之外,還有胡蜂、姬蜂、小蜂、葉蜂和青蜂這幾大類,以分類上來講稱之為總科 (圖1),而這些蜂類大家族的成員雖然大多會訪花,但許多類群也只是點到而已,牠們之於田間作物的幫助較非以協助授粉為主,像是胡蜂、姬蜂和小蜂等則是以抑制田間害蟲的角色穿梭於農田之間;與田間較無直接相關的有葉蜂和青蜂,葉蜂的幼蟲則會取食植物的葉子,較有名的種類有杜鵑葉蜂和樟樹葉蜂,青蜂幼蟲則是寄生於細腰蜂或是花蜂的巢中。

若要知道那些蜂類會跟花朵產生密切的合作關係,可從她們的身體上觀察是否有許多細毛,主要的原因在於,植物的花提供蜂類花粉、花蜜等營養物質,而她們身上的這些細毛則可以協助攜帶花粉,等到再次拜訪下一朵同種花的時候就可以協助授粉,這其實是一種花與蜂的共演化關係,而身上通常有這些細毛以及頻繁訪花習性的蜂以蜜蜂這個大家族為主,以我們熟知的蜜蜂為例,想想看她們身上是否毛茸茸的?又喜歡到處訪花?而在這大家族中又以蜜蜂 (在此代稱我們較為熟知的東、西方蜂)、熊蜂、隧蜂、蘆蜂、切葉蜂、木蜂和花蜂為植物花朵的主要授粉昆蟲,而經初步田間調查發現,除了蜜蜂之外,隧蜂、蘆蜂、和切葉蜂這三類最常見於低海拔田邊與作物間進行訪花的行為,有時甚至蜜蜂族群很少的區域也可以發現她們的蹤跡,而中、高海拔地區除了隧蜂、蘆蜂、和切葉蜂之外,熊蜂也是主要野外授粉蜂類的成員之一。

中、高海拔地區除了隧蜂、蘆蜂、和切葉蜂之外,熊蜂也是主要野外授粉蜂類的成員之一。

從農業以及人類和蜜蜂共演化的觀點來看,蜜蜂之於人類和維繫作物穩定生產之間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其實說穿了,人類跟其他食蜜動物一樣,最一開始是因為被蜂蜜所吸引而以採集野生蜂蜜為食,後因蜜蜂高效率的產蜜特性進而發展出畜養蜜蜂的技術,後來才發現蜜蜂對於農作物具有額外的授粉功能,使得農作物生產量提高,至此便廣為投入蜜蜂養殖與配合農作物授粉的技術,延伸出各種蜂產品的開發,近十年人類也積極投入CCD的研究、蜜蜂跟生態關係的探討等等,其相關資料無不詳盡且廣為大眾所知,但這並不代表大自然或是農田之中會授粉的蜂類只有蜜蜂存在。此外,若是想於田間增加授粉蜂類的多樣性,基本的則須維持田埂或圍籬區的蜜源植物多樣性,但都只針對蜜蜂而考量種植的蜜源植物或營造的棲地,相對的資源競爭以及棲地同質性高,反而會排擠掉田間或自然界中無數的授粉蜂類,在為了農業生產及生態平衡的考量上,很多時候太過關切反而會造成其他物種族群的冷落或消失。

除了蜜源植物的營造外,棲地多樣性及物種平衡也是田間生態營造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