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虱目魚
台江內海不只是個地理名詞,除了是臺灣最古老、最早開發的地區,還是臺灣這個名詞出發的原點,直到現在依然帶領古老的農漁業發展,漁業養殖科技化腳步以在地台江生技的水產養殖來描摹,最適切不過了。台江地區養虱目魚家族的第五代接班人,台江生技總經理顏榮宏,他接手家業後致力於以科技技術來管理漁業養殖場,共同營造臺灣水產養殖業無人可取代的機會。
臺南市漁民顏榮宏從小愛看《機器貓小叮噹》(即哆啦A夢》漫畫,幻想能實現哆啦A夢的法寶,把土司蓋在課本然後吃下去,便能記住所有內容,如今為人父的他仍然愛看哆拉A夢卡通,還不放棄作夢,由農委會水試所技轉,研發出經國際保健食品期刊登載的「牛奶魚IQ凍」,可靈活腦袋,增進思考力。
國內前五大養殖魚種:臺灣鯛、石斑魚、午仔魚、鱸魚、虱目魚等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只有虱目魚外銷及內需數量大增,但外銷價格跌幅將近2成,國內批發價跌價1成多。學者同時預警,漁民因擔心疫情影響價格,今年下半年臺灣鯛、虱目魚、鱸魚等放養量均明顯減少,明年供貨量能可能吃緊。
臺南的沿海地區有許多漁村位於河海交界,沙洲、潟湖、鹽田、紅樹林、河口、港口,以及錯綜複雜的水渠、潮溝等等,孕育有極為豐沛的水生生物資源,鹽沼、海埔地更衍生為另一種濕地樣態,成為魚蝦貝蟹的天堂。仰賴自然而生的先民,在沿海地帶發展出順應自然時序,「有時有節」的營生方式,透過勞動與土地同工,養殖、曬鹽、旱作,生產於農作物,其中蘊含著許多人類與環境間和諧共存關係的智慧。
近年來活絡的食魚教育推廣,讓許多人對於選購與料理的食材,不僅有更多的認識,在品嘗上,也感受到多樣樂趣。以虱目魚來說,除了品嘗虱目魚肚的滋鮮味美外,若能從臺灣的早期發展、名稱由來與養殖歷程等演進來認識虱目魚,其實更可有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農委會29日在臺南七股海水繁養殖中心辦理「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啟用典禮暨試驗成果發表會」,未來太陽能光電廠商將進駐臺南七股海水繁養殖中心及臺西試驗場共20公頃的漁電共生創育基地,研發高效能的光電養殖整合系統及管理模式。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強調,政府推動綠能發展會以保障漁民的權利與生計為基礎,朝向漁電雙贏的目標。
時序進入秋季,虱目魚養殖也要開始冬季的準備工作,有鑒於105年的霸王級寒流為養殖漁業帶來巨大損失,漁業署近年積極研擬養殖水產保單,繼石斑魚保險後,107年推出溫度參數的虱目魚保險,保險公司強調只要連續10小時氣溫低於10度,就能啟動理賠,去年共賣出107件,嘉義產區卻掛蛋。
古語有云「朔風起,秋魚肥」,素有虱目魚故鄉稱號的台南,入秋後正值產季,市政府亦積極拓展通路、推出系列產銷活動,在9月20至22日與百貨業者合作,先舉辦虱目魚週漁產品銷售活動。南縣區漁會及第一漁權會加碼推出限時限量「好虱(SA)」大放送,現場提供600組虱目魚肚及600組虱目魚丸優惠搶購,由台南市長黃偉哲及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的共同行銷下,逾百名民眾排隊參與,產品立刻搶購一空。
外交生變,我國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按照斷交既定程序,全面停止雙邊計畫,並立即撤離大使館。1、2年前還在吉里巴斯當任外交替代役男陳政廷對於這消息,感到「非常非常難過、不可置信」,他說,吉里巴斯到處都有來自臺灣的資源,居民很容易看到臺灣的影子,當地的蔬果漁牧資源,都來自臺灣,斷交後,他擔心當地居民的生活。
身為臺南人,最熟悉的魚,應該就是虱目魚了。在下身為一個不會吃魚的廢物級主婦,我跟任何魚都不熟啊啊啊。生平第一次到臺南最貴、海鮮最有名的水仙宮市場買魚,讓我深受震撼的,不是價格比其他菜市場高尚三成,而是我發現,虱目魚的賣法和其他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