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鱗翅目幼蟲的捕食性天敵黃斑粗喙椿象作生物防治,改良黃斑粗喙椿象量產技術,調整天敵椿象種原食餌及收集系統,可大幅減少人工飼養投入時間80%,降低人力成本,已成功技術轉移業者,有望生產更便宜的生物防治天敵產品供農民應用。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中興大學歷經10多年合作,選育出水稻「苗栗3號」,不僅白米品質優良,更具白葉枯病抗病基因,減少施藥也能有良好產量表現,兼顧農民收成、健康與國人食安。苗栗農改場盼苗栗3號能提供稻農更多品種選擇。苗栗3號帶有3種抗病基因,白米品質與成熟期耐寒性也優於臺稉9號。
為減少農民生產的農作物殘留農藥不合格情事,本文簡介現行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制度,再列出常見的不合格原因,減少農友與消費者對於使用農藥之偏見。經收集及分析各種案例,除合法使用及減量使用農藥外,亦提出防止農作物受污染的建議,可逐一弭平對藥劑管理問題,亦能控制病蟲草害。
東方果實蠅本身遷飛能力強、棲地廣泛、寄主範圍廣、繁殖能力強等生物特性讓其難以防治,而許多零散分布的非經濟性寄主植物,如庭園、公園、公路兩旁的植物果實,都會受到東方果實蠅危害,加上部分果園在採收過後便疏於管理、未落實清園,成為潛在的繁殖溫床。
食品加工是一項古老的風土技藝,也是記憶;人類遵循自然法則跟微生物相處,是農業社會保存食物的方式,也是這個世紀的人同時解決傳統農作衰微與鄉愁的一種方法。
經地方品系收集、變異觀察及產業應用評估,朝向鮮食及保健加工二個方向分別進行品種選育,於2017年正式推出鮮食品種「苗栗1號-綠晶鑽」及保健加工用品種「苗栗2號-優甘鑽」。
桑葉茶含多種可溶性醣類、胺基酸、多酚化合物、類黃酮,以及舒緩神經的GABA等機能性成分,且無咖啡因,是養生茶飲市場新寵,但傳統烘乾加工的桑葉茶帶有青草味,不易親近,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首度引進茶業改良製茶技術,開發參香、麥香、果香3種風味桑葉茶,不僅具有適口獨特香氣,還能將GABA成分提升,高於市售產品的3倍,極具市場化價值。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苗栗場)近年來研究發現,透過蠶蛹所產生的抗菌物質,將可進一步開發成機能性動物飼料添加物,此舉預估將能有效減少經濟動物飼養時所添加的抗生素用量,在未來動物保健市場估計將會具有相當發展潛力,也為養蠶產業開創嶄新的商機。
推動友善農耕首要是建立良好的土壤,而種植綠肥培育土壤是其首選,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苗改場)近幾年田間試作結果,特別推薦在苗栗地區冬季選擇裡作種植蕎麥,除有生產經濟價值且管理容易外,花可觀賞又可為蜜源,並創造農村景觀,具有多重經濟與環境的效益。
秋冬之際,令人不禁期待起下個月底將陸續上市的草莓貴客。然而,國內年產值高達10億的草莓產業,自2011年起,卻嚴重受炭疽病所害。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統計,每年因炭疽病損失的草莓苗達500萬株,染病田區發病率最高達7成,已是草莓苗產業頭號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