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1年8月號 植物益生菌-農民得力的小尖兵

本期《豐年》邀請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植物益生菌,同時請農友分享經驗,蘇力菌如何有效防治斜紋夜盜蛾?木黴菌為何可幫助作物對抗高溫、寒害、淹水、乾旱等環境逆境?液化澱粉芽胞桿菌又是如何大顯神威,可以抗病害、促進生長,還可提升禽畜換肉率?一起來認識這些厲害的植物益生菌吧!

新聞
免人工拌合 負壓均質噴塗技術讓魚蝦飼料自帶滿滿益生菌

水產飼料通常添加益生菌,讓魚蝦可以長得更好,也能藉以控制養殖水質,但透過人工拌合飼料與益生菌,不僅浪費時間,也無法確保魚蝦對益生菌的吸收程度。水試所研發油脂乳化後噴技術,在飼料量產過程中將益生菌噴塗於飼料表面,讓魚蝦吃飼料的同時,保證也吃進益生菌,這項技術將採非專屬授權,預計年底可技轉給廠商應用。

新聞
讓蛋雞來住土雞的家 放牧好蛋與產蛋箱的祕密

有助牧場為家庭式經營,哥哥羅盛譽負責飼餵與理蛋,弟弟羅有助負責對外宣傳與早年的市集通路販售,媽媽呂瑞珠則到鄰近的傳統市場販售自家雞蛋,至於年逾七十歲的爸爸羅世龍,則是牧場裡的靈魂人物。羅爸爸1966 年自農校畢業,人生首份工作就到專門孵育小雞的種雞場,後來也嘗試過養豬,但因養豬成本高,禁不起連年虧損,於是轉換跑道投入土雞飼養。2009 年前後,政府推行私宰禁令的風聲漸起,無奈之餘,只好利用現有的設施與場地,額外添購蛋箱,全面轉型為蛋雞牧場。

新聞
顛覆傳統勇奪神農獎 吳鴻基養鴨靠創意 讓鴨蛋不再只是鴨蛋

鴨蛋除了製成滷蛋、皮蛋和鹹蛋,還能做成什麼?對福華畜牧場的吳鴻基來說,鴨蛋早已不再只是鴨蛋,不僅可開發成各種流行性食品,連應用於清潔、美容、保養等非食用領域,也指日可待。

封面故事
益生菌:水產和水體間的平衡點 有益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產業的應用

為了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生物的育成率,應用有益微生物已成為水產養殖環境管理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有效維持養殖環境的穩定,更可以透過與飼料的配合提高養殖生物成長與免疫能力,有效提高養殖收益。

新聞
廢棄物再利用!2.7萬公噸魷魚皮 成保健新素材

在70年代因為水產品保存不易,以及為多元利用水產品,加工技術興起,增加了海洋生物資源的應用範圍。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海洋污染、人口的增長及海洋資源過度利用,導致資源日益減少,而水產加工過程中衍生出許多的廢棄物,大多以廢棄物或作為動物食飼料等方式處理。

新聞
預防疾病又整腸顧胃,周信佑談益生菌應用在水產飼料的新里程碑

優酪乳富含益生菌,可促進腸胃蠕動,在廣告宣傳下儼然成為時下最夯的養生飲品。除了人類可食用,益生菌近年也被開發成飼料添加劑,應用在豬、雞等禽畜動物的腸胃保健中,讓農民降低動物用藥和抗生素的使用,確保食安。在這發展趨勢下,臺灣水產動物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

新聞
國際版華山論劍,各國好手種出省水抗風好米

花費近十年的時間,屏科大節水研究室和各領域合作,研究出以多曬田、多中耕、多有機質、少苗、少藥、少水、少化肥等三多四少的友善環境耕作方式

新聞
【young農】高雄農改場場長林景和: 農業需要務實、不要浪漫!

農家出身的林景和強調年輕人務農應該思考如何加強自己的技術與能力,持續評估產量、品質、市場、及成本,不要被「棄百萬年薪從農」的夢幻形象影響。

新聞
乳酸菌小兵立大功!畜試所開發青貯菌劑,牧草品質更穩定

青貯是世界性大宗芻料的保存及利用方式,為穩定青貯品質及改善開封後損壞之問題,畜產試驗所成功開發青貯添加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