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候變遷
但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夏天高溫屢攀新高,宜蘭青蔥產量減少,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育成青蔥「蘭陽5號」耐熱佳,夏季高溫產量每公頃有18至20公噸,還能保有三星蔥葉肉厚、蔥白長、纖維少的好品質。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的人類新興傳染病中,至少四分之三來自於動物,也就是所謂的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這些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傳染病之中,由節肢動物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Arthropodborne Zoonosis),特別受到矚目。
茶菁受損,製成茶葉可能發酵不足、茶菁味過重,甚至還有悶味,影響茶葉價格。茶業改良場開發微生物發酵技術,以酵母菌FT1加工製茶,可以降低茶葉菁味,大幅提升花果香,讓茶葉帶有香蕉、蘋果及梔子花等風味,創造茶葉新價值。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掛牌成立,馬上面臨56年來最嚴重旱象,不到半個月桃竹苗地區二期作停灌,接著嘉南、臺中、新竹、苗栗及桃園今年一期作停灌補償,直到今年1月桃園一期作停灌,農水署開張不過97天,給首任署長蔡昇甫帶來了一場震撼教育。
水保局長李鎮洋將水保作為一生的志業,臺大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畢業後,從臺北市建設局到農委會水保局,一路走來35年都在水保領域服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8)日表示,今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造成國際運輸價格大漲6倍,加上連續3波寒流造成寒害、疫情影響農產品資材進口、國際穀物價格高漲等四大因素,均可能影響國內產銷,農委會將全力確保產銷平衡及國人糧食安全。
國內秈稻主要品種為「台中秈10號」,但在近年氣候變遷下,面對環境逆境的抵抗力下降,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台中秈198號」,老化速度慢,高容積重,產量比台中秈10號更高,是未來可取代台中秈10號的優良品種。
落花生可分為春作與秋作,大致上種植期為春作2至6月,秋作8至12月,依照地區時間有些許差異。每年5、6月為春季落花生收成的季節,而近10年豪雨受損情形發生頻繁,造成農民半年心血泡湯,未來氣候變遷下情況會如何變化,應如何調適與改善呢?
鑒於氣候變遷下大規模災害發生頻率增加,公部門防災能量有限,農委會水保局22日由局長李鎮洋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未來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提升彼此防災能力。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應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COP)項下「千分之四倡議聯盟(4 Per 1000 Initiative: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邀請,以創始會員身分透過視訊方式參加「千分之四倡議日」第五次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