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氣候變遷逆境 「台中秈198號」老化慢 高容積重、產量豐

「台中秈198號」具備產量高、稻株老化慢等多種優點。(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國內秈稻主要品種為「台中秈10號」,但在近年氣候變遷下,面對環境逆境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白葉枯病、褐飛蝨等病蟲害危害,若是10、11月穗期遭遇提早南下的寒流低溫,植株還會提早老化,發生稔實率不佳、田間落粒等損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台中秈198號」,老化速度慢,高容積重,產量比台中秈10號更高,是未來可取代台中秈10號的優良品種。

秈稻中的硬秈品種,主要用於加工碗粿、米粉、米苔目等米食,秈稻中的軟秈品種,則有如稉稻可作一般白米食用,市面上米粒長型的包裝米大多即是秈稻品種。但秈稻容易受白葉枯病、褐飛蝨等病蟲害危害,且常見老化快速的問題,稻株成熟後期容易乾枯,導致發生稻穗落粒、植株倒伏等損失。台中秈10號雖是豐產、好種的品種,但自育成迄今已逾40年,對環境逆境的抵抗力已出現顯著降低情形。

臺中農改場以「台中秈10號」為母本,以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的IRBB57為父本雜交選育,歷時近40年育成「台中秈198號」。台中秈198號粒型中等,稻穀容積重高,一、二期作分別為541公克及534公克,相較台中秈10號為528公克及527公克,台中秈198號有助糧商降低倉儲成本。

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以健表示,秈稻普遍耐寒性不佳,特別是二期作10、11月稻株生育後期,若遇到提早南下的東北季風、寒流低溫,容易促使秈稻提早老化,但台中秈198號有老化速度慢的優點,在採收適期穗梗、莖葉保持青綠較久,可解決台中秈10號老化過快,容易在田間落粒的缺點。

「台中秈10號」成熟期稻株會較早呈現乾枯老化。(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台中秈198號經過區域試驗試種,一期作每公頃7,307公斤,比台中秈10號增產4.6%;二期作區域試驗則因受到颱風危害影響,台中秈198號每公頃產量3,648公斤,還較台中秈10號顯著增產11.9%。

吳以健並指出,台中秈198號食味值優良、與台中秈10號相當,生育期也與台中秈10號相近,農民若改種台中秈198號不需大幅調整原有管理方式,有助增加農民栽培誘因。

臺中農改場去年已將台中秈198號技術授權給億東公司(三好米)與三光米公司2個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期望在氣候變遷趨勢之下,能以優良本土秈稻品種,促進臺灣米食產品升級。

「台中秈198號」(右)白米與「台中秈10號」(左)比較,米粒透明度佳,外觀品質良好,且粒型中等飽滿,容積重量高,可降低倉儲成本。(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台中秈198號」(左)田間生長狀況顯著較「台中秈10號」(右)植株強健,且稻穗量多。(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