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方創生
「這裡有藝有農,種水果的是果農、種稻叫稻農,種藝術的就是『藝農』。」大崎藝農生活聚落負責人林建叡和羅婉慈解釋,他們也從這想像起步,一步步挖掘聚落性格,又翻新生活面貌。
高雄市農業局每2年辦理1次的「南方農業論壇」,9月14、15日兩天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辦第4屆論壇,本屆論壇主題為「小國大農業:逆勢突圍創造大商機」,邀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性農企業代表跟臺灣農業產官學界交流。面對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荷日代表均強調團隊合作及策略聯盟的重要性。
過去3屆論壇主題聚焦農業六級產業化的實踐做法或案例分享,帶動小農和農企業從一級生產端的思維,升級至農產品加工與品牌化服務的階段,現今臺灣農業已經與時俱進,累積的實力創造進軍國際市場的契機,因此,本次論壇根據產業最新趨勢,規劃分別為「小國大農業」、「新南向」、「地方創生」、「智慧農業」、「黃金農企」等5大主題,邀請來自荷蘭、日本及馬來西亞及臺灣產業專家與會交流,將國際實務經驗帶入台灣,刺激本土農業創新發展。
自從來到臺南這個農業大縣後,對許多事情真是開了眼界,其中一件事是:原來台灣生產的蓮子只賣生鮮,乾蓮子一定是進口的。其因在於,生鮮蓮子在臺灣一直都是供不應求,即便臺灣市場也有乾蓮子的需求、銷售狀況也好,卻因產量不足,因此產地端遲遲無法發展乾燥加工。
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表示,過往臺灣做社區營造時,多半只想到一級產業和很初級的加工,這次的六星計畫一開始就納入加工、通路業者,非常難得,實際執行後知道中間遇到什麼困難,會和農糧署討論可協助哪些部份,陪伴部落一起走下去。
針對於社區營造、鄉村振興、地方創生,屏科大跨領域進行研發,透過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科技,同樣符合里山倡議所強調的永續經營、保存保育、在地資源共享共生等中心思想。屏科大也表示,加入IPSI不僅可作為國際交流之台灣里山範例,吸收各國相關研究成果和實務經驗外,並有助國際瞭解台灣熱帶農林業鄉村地景保育和社區營造的進展。放眼未來,也將繼續投入國際里山里海的環境保護行列,共同為生物多樣性與全人類的福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