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食材指南】辣豆瓣醬

豆瓣醬如何成為岡山名產,劉宇邦侃侃而談:「我的祖父是空軍士官,原籍四川,後來隨著政府來到臺灣,一九五〇年落腳岡山,安插在空軍通信學校。後來,祖父虔誠修道,但當時軍中不怎麼允許這類信仰,屢勸不聽就把他開除了。不是空軍自然不能住眷村,只好另謀生計,開始製作豆瓣醬,上街叫賣。」

新聞
食農關鍵字》尋味獵人,只為找回餐桌上的臺灣味

近幾年有一群人不只關注非基改黃豆,更要找回屬於臺灣本土的黃豆。在進口黃豆的利多之下,為何人們願意投入這場復興運動呢?研究臺灣黃豆多年、並實際投入豆製品加工的食材達人徐仲,對於本土黃豆的魅力深有體會,而對本土黃豆這一路走來的發展與推廣,更是有著第一手的觀察。

沈泓志與沈芳如
封面故事
最懂農民和消費者的良心豆包 石廟合作社契作國產黃豆、打造透明加工廠

想到營養美味的常民食材,無論湯滷、乾煎、炒菜,豆皮豆包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但如何讓一塊塊豆包變身改善農民生計的解方,雲林縣石廟雜糧生產合作社(簡稱石廟)理事主席沈泓志,選擇了一條最有勝算卻艱辛的路:興建臺灣第一間符合國際標準的豆包加工廠。他以工廠和合理收購價掛保證,鼓勵農友轉作產銷履歷黃豆,再製成豆包,把傳統產業做出新高度,點亮農村改變的希望。

翁育群
封面故事
小農豆陣走 集團產銷高品規豆 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的種豆交響曲

豔陽炙烤著大地,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義竹合作社)理事主席翁育群一邊拭汗,一邊向觀摩訪客熱情講解大豆田的管理方法。他活用電子背景的管理專業,從細節組織大局,讓前段種植生產、後段採後處理相得益彰,為農民落下的每一滴汗水爭取最大效益。

蔡財興與蔡濰揚
封面故事
大豆聯盟的產銷整合之道 聯內攘外拚增產,食農教育播新苗

人稱「黑豆將軍」的蔡財興,最初為找回臺灣醬油的根,一頭栽入國產大豆復興運動,今年他擔任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簡稱大豆聯盟)總召集人,也積極發揮整合功能、凝聚共識,要讓推廣臺灣大豆,「從原本我一人的想法,變成一個不斷擴張的團隊的想法,走出國產大豆的未來!」

harvest7210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10月號 國產糧倉豆豆隆 營養+美味+食安全升級

大豆有三寶,黃豆、黑豆和毛豆。不說飼料與榨油用途,只說給人吃進肚,簡單點的豆漿、豆腐、豆干、豆皮、味噌……到現代感十足的運動補充品高蛋白粉、環保蔬食者吃的植物肉等,而最好的國產豆奶當然先給孩子!國產雜糧復興,鮮食大豆先行!新鮮、安全、健康、非基因改造、低碳足跡、可追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大糧倉計畫」準備好了,6年來大豆種植面積快速成長,今(2022)年1月「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成立,將以產業自主模式,透過垂直整合、橫向聯繫,完善大豆產業鏈!

簡志斌
封面故事
老醬油熟透了,甕缸裡的南國風土

在義大利,只有粗磨杜蘭小麥揉成的麵條,才當之無愧為正統義大利麵。那臺灣醬油呢?不同的家裡記憶不同醬油味道,滋味有濃有淡,理所當然概括「臺灣家之味」的醬油,又該堅持什麼?萬丹農家之子簡志斌攫一把屏東的風和日麗,收割田裡飽滿的台南10號黃豆,在老甕缸中堅持本土雜糧釀造,用風土醞釀一勺臺灣的味道。

新聞
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今成立 目標5年內攻占食用市場10%市占率

由55個農民團體組成的「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今(17)日成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國際大豆價格大漲、淨零排放趨勢,以及農委會推動水稻產業轉型下,國產大豆食用市場市占率短期內可望達到10%。

新聞
可延至9月種植 秋作大豆品種「台中1號」省肥又抗病

秋作大豆農民多在8月播種,因大豆是短日照作物,若延至9月才種植,當日照開始變短,東北季風早點來到,植株就會生長矮小、提早開花,影響產量。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秋作小粒種大豆「台中1號」,中部可晚至9月中旬種植。

新聞
散裝黃豆船延後半月到港 貨源趨穩、飼料價呈「緊平穩」

預計3月初到港的散裝黃豆船延至3月中才到港,但不致於重演2月豆粉斷糧危機,農委會畜牧處表示,近半個月以來,貨櫃黃豆進口秩序逐漸恢復,散裝黃豆船雖延遲到港,但影響不大。國際玉米及黃豆期貨仍趨漲,影響畜禽飼料原料價格,但國內飼料價格漲幅未並完全反應原料漲幅,預期未來飼料價格將呈現「緊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