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豆陣走 集團產銷高品規豆 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的種豆交響曲

翁育群

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主席翁育群,以高價契作保障農友收益,確保高品規大豆的供應。

文/何宜嬨 攝影/王冠傑

豔陽炙烤著大地,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義竹合作社)理事主席翁育群一邊拭汗,一邊向觀摩訪客熱情講解大豆田的管理方法。他活用電子背景的管理專業,從細節組織大局,讓前段種植生產、後段採後處理相得益彰,為農民落下的每一滴汗水爭取最大效益。

2017年翁育群成立義竹合作社,從事大豆契作生產與原料買賣,亦協助代工硬質玉米的種植及採收。長期供應大豆予義美食品、禾乃川國產豆製所、永興醬油、花蓮慈心認證及農會等等,其中以禾乃川訂購量最大,平均每週出貨1公噸黃豆。

義竹合作社大豆契作地域涵蓋彰化、雲林、嘉義及臺南,其中雲林縣水林鄉為第一大集團產地,總計63.5公頃的產銷履歷田區。「我們的契作豆有6種,黃豆包括金珠大豆、高雄9號、高雄選10號、臺南10號,黑豆包含台南3號及臺南11號。」

翁育群說明,一般大豆生長週期約100~120天,而金珠僅80~85天便可採收。「溫度是影響大豆生長關鍵的要素,溫度太高易導致大量裂莢,27、28°C左右是最適合豆子生長的溫度。」相較於市售黃豆大宗高雄選10號,金珠產量低又不好管理,因其豆芽很嫩,一旦受傷就不容易發芽。「雖然不好照顧,但金珠的風味很棒,尤其做成豆漿,可以看到純白的豆渣,跟一般豆渣不一樣。」

黃豆高雄9號
整齊廣闊的黃豆高雄9號。
黃豆臺南10號
錯落有致的黃豆臺南10號。

田間管理有一套 間隔天數噴藥灌溉

從播種栽培到採收處理,義竹合作社的大豆損耗率控制在10%以內,如此佳績歸功於豆農通力合作的成果。「良好的田間管理能有效降低採後處理的損耗,雜草是最顯見的影響。在不噴除草劑的前提下,必須常常巡田拔草維持田區整潔,以免雜草干擾豆苗生長,這也是我請農友特別留意的地方。」

翁育群制定一套大豆生產管理模式,嚴加管控藥劑使用時機,避免藥效殘留的風險。「在大豆生長期間,第20、40、60天可以噴藥去抑制蟲害,噴藥完隔天灌溉。豆子屬於耐旱作物,需要的灌溉水分沒有水稻那麼多,主要在結莢階段會需要比較多的水,要抓時間定期灌溉。」

「我們的豆子分為3種品規,品質由高到低依序是一級、二級、三級,三級包含被炭疽病汙染的豆。我家小朋友會幫忙挑掉壞豆,也跟著我們一起種有機黑豆,供應給醬油廠。」近兩年大豆染病比例大增,翁育群向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吳昭慧研究員請教,也把豆子送去化驗,確定該色斑是炭疽病,而非紫斑。「我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看了美國跟中國的大豆報告,才知道炭疽病猖獗的情況,有更加強種植時的防治。」

此外,他亦提供「整包」服務,消除農民投入成本卻得不到理想回報的擔憂。「我免費提供藥劑、資材跟種子,噴藥費也是我先代墊,採收後再結算。期間農民只需要出肥料費跟整地費,我也會把產銷履歷的驗證補助和農民對分,換算下來等於每公頃我多貼農友6,000元。」

感染炭疽病的三級黃豆,渾圓的一級黃豆,晶亮的臺灣原生種小黑豆
感染炭疽病的三級黃豆(左),渾圓的一級黃豆(中),晶亮的臺灣原生種小黑豆(右)。

粒粒皆辛苦 重視耕耘應有的收穫

依據農民所栽種的豆種特性,他會調整收購價作為補貼。如高雄9號每公頃產量約2.5公噸,其產量較其他豆子來得少。若單純以量計價,對該豆農所投入的心血並不公平,因此他提高收購價,以1公斤38元的價格購入。

豆農陳佑宗與郭泓毅,和翁育群的合作邁入第2年,兩人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大豆田面積各為20公頃、30公頃。陳佑宗說:「育群有訂生產規則,我們都照育群訂好的時間在管豆子,遵守噴藥時間,防治炭疽病和蟲害。」他指出,種大豆最怕遇到颱風及連續降雨,往往雨一下,就淹沒了整田心血。「露天栽培無法做什麼防護,時不時要去田裡走動一下,看有沒有得病或缺水。」

陳佑宗分享,觀察豆株葉片有沒有大量變黃或被啃食的痕跡,可推測現在是否發生蟲害。「青蟲(紋白蝶幼蟲)、吊絲仔(小菜蛾)跟黑肚蟲(斜紋夜盜蛾幼蟲)常會吃葉子,如果數量很多、情況很嚴重才會噴藥。育群會把藥準備好分配下來,我不用煩惱要選哪支,而且他很注重安全用藥,整個過程都管理得很好。」

郭泓毅表示,相比其他作物,大豆比較好管理,他另種有花生、高麗菜及蒜頭。「種不同的作物是為了分散收成季節,過程中也學到各種作物的特性跟管理方法。每年都要種,才能慢慢抓到作物的個性、種植的訣竅,這得花上好幾年時間累積經驗,建議新手農夫先做好心理準備。」

他認為臺灣大豆產業已趨向專業分工,但即使農民只管種,也不是一項簡單的差事。「例如灌溉,第一次灌溉就定輸贏了。淹水淹得好,豆子就長得好。水的管理是很大的學問,灌溉不用淹過整個田面,只要填滿溝渠的一半,讓水自然滲進土裡,土壤變得鬆鬆的,作物自然能深根茁壯。」

郭泓毅遇過開價1公斤20元的業主,讓他一度不想再種大豆。「後來育群到村子裡開契作說明會,不但給的契作價比較高,也有一套管理方式,我覺得挺好的。目前配合下來感覺不錯,不像有些人只是口頭上說要做,但最後也沒好好做。」

陳佑宗與郭泓毅
豆農陳佑宗(中)與郭泓毅(右)有意持續種植大豆,期盼國產大豆產業能穩定發展。

共好才能一直好 樂於交流經驗

翁育群感謝豆農願意相信他,一起努力維護栽種品質。「我比較龜毛啦!因為我希望給契作農好的收益,維持長期良性互動。那樣的話,就必須從頭到尾嚴格把關豆子品質,才能讓大家互利。不然一塊良田種下去,收成率卻很低,不是浪費時間嗎?」

這般龜毛的生產規範,也吸引了後起之秀前來取經。盈隆股份有限公司特約農契師黃昱凱,偕同團隊夥伴向翁育群請益大豆栽培管理。「我們是剛成立不久的新創公司,專門蒐集農業廢棄物再製成肥料,比如無法做成飼料的次級豆,有時也會收木頭去做土壤改善,希望土地孕育出來的作物,可以完完全全地被利用後再回到大地。」

除了收購廢棄豆,黃昱凱等人打算自行栽種大豆作為肥料試驗。「翁先生有分享他們契作種植的標準作業流程,資料很詳細。不過我們傾向機械除草達成零用藥的目標,做法上會稍微不同,會再討論要怎麼調整。今天來向大前輩請教,學到很多!」

義之豆
義竹合作社除了自家品牌「義之豆」(左),也協助食品業者推廣國產豆漿(右),助其參與校園豆奶計畫。

全臺首獲大豆碳足跡認證 願做產業借鏡

2022年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成軍,翁育群擔任採後處理組組長的要務,負責兩項任務:一是取得大豆碳足跡驗證,另一是設計專用包裝袋予農民申請使用。「我們應該是全臺第一家申請大豆碳足跡驗證的合作社,但我其實倒貼了24萬。驗證公司說,我們產區有黃豆也有黑豆,是兩個不同的品項,需要兩筆費用,所以黑豆的驗證費就是我自費,沒有補助。不過,要是能先做出一個榜樣讓產業有所參考,那也很值得。」

「ISO 14067碳足跡標準規範」評估一產品從原料取得、加工製造、配送銷售、消費使用等各階段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可作為衡量原物料成本及相關供應商的選用參考。在綠色消費崛起的時代,此驗證有益於業者進攻低碳市場。義竹合作社的黃豆甫進入審查階段,而黑豆已通過查核,於碳足跡數據品質分級中獲得「高品質」的評定,預估11月取得證書。

採後處理藏巧思 親力親為求好豆

嚴謹的種植管理搭配適當的採後處理作業,那一顆顆渾圓飽滿的黃豆,讓黃昱凱忍不住驚呼:「很漂亮耶!這可以拿去拍廣告了吧!」翁育群解說,粒粒圓滿的原因,在於振動篩選機濾網的孔隙特別設計成長條圓孔狀,可篩出又大又圓的亮眼大豆。他自行研發紅外線乾燥機、大豆粒徑篩選機等移動式機具,不僅機動性高,成本也遠低於固定式設備。

大豆篩選濾網
義竹合作社產出飽滿大豆的祕訣,除了生產管理,還有經過特殊設計的篩選濾網。

機械採收大豆時,會夾雜砂礫、枯枝、枯梗及豆莢等諸多田間雜物,翁育群會先用堆高機吊起大豆初步過濾大型雜質,接著將大豆置於戶外日曬3天,再把豆子放進入料機、鼓風機。「豆子經過2次鼓風機吹除雜質,就可以移到篩選機裡,最後把篩完的豆子放進冷藏庫低溫儲存,就完成整個採後處理了。」

繁複的採後處置不消1分鐘便講解完畢,聽似輕鬆,實際執行起來卻相當累人。義竹合作社重要的幕後推手林惠菁,既替翁育群扶持家中大小事,也參與挑豆工程。她指向一袋袋大豆說:「雖然有機器可以代勞,但我們擔心有濾網之魚,最後還會人工檢查,一顆顆挑豆。我們沒有額外請幫手,都是自己親手挑豆。」翁育群補充,年約125公噸豆子都是林惠菁包裝的,挑黑豆時常常挑到手指發黑,預計購入色選機以減輕太太負擔,同時也強化汰選效能。

國際情勢導致進口物價節節攀升,加上國產雜糧復耕的趨勢,使得過去被嫌棄價高量少的國產大豆,因品質優良、風味獨特,逐漸成為企業選購的黑馬。透過產業聯盟與政府單位齊力合作,如能有效改善契作價格低廉的問題、建立完善產銷制度,對於臺灣大豆產業的發展,將是強勁的一大助力。

大豆採後處理流程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