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帶孩子逛市場!新富市場「親子主題週」注入萌魅力

為活化改造東三水街及新富市場,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市場處經長達約180天與新富市場、東三水市場自治會及店家們的積極溝通,達成共同營造親子友善市場的共識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鳳梨站久了也會「酸」!田野版食農教育開課

今年暑假,為引導學童走入農村、認識農業,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特別與社區規畫一系列結合農事體驗、下田採果、及農業生態教育等元素的一日農夫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高市型農結合綠色友善餐廳,MINI農田讓親子樂食農!

「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小男孩開心舉起手中的蛋蜜汁和焗烤義大利麵,展示自己的DIY成果,這是在高雄市農業局整合高雄型農、綠色友善餐廳、高雄物產館蓮潭旗艦店⋯⋯等資源,舉辦的「高通通的MINI農田」體驗活動現場,活動當天吸引近60位家長與孩子一同認識植物種子、下田採收、自己DIY午餐等,體驗農耕的辛苦與收成的喜悅。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帶孩子體驗農業生活,高雄一日農夫夏令營開跑

最令小朋友開心的暑假已經到來,該如何為孩子安排一些能親近大自然,又富含教育意義的活動,是多數家長們規劃暑假行程時,相當傷腦筋的一件事!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農田即教室,花改場帶學校一起推動食農教育

要推動食農教育,就要從土地開始認識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改良場於7月4日在豐濱鄉新社村辦理推動在地青農與校園實踐食農教育系列講座,本次活動共計27所學校35位校長及老師參與,參與的每位老師對於此活動均給予正面鼓勵,並表示未來也將規劃此類食農教案,讓學童能更了解土地、環境與食物之間的關聯。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喜願十年:對臺灣雜糧未來再奮進

二○○七年喜願麵包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支持下,開啟一場由生活消費者出發的臺灣小麥復興運動,並透過論述與行動實踐,直接促使政府活化休耕政策,鼓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契作轉作補助。雖然,這兩年秋作雜糧受氣候變遷影響總體收穫量,但民眾對本土農糧意識已漸甦醒,市場對本土雜糧的加工需求也有越趨活絡。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象農夫」前進雙北,陪都市孩子下廚種菜

台北市、新北市去年2月開始推動「象農夫」食農教育計畫,6月28日在台北市金華國小舉辦成果發表會,許多校長都表示,學生親自翻土、種植、灌溉後,更了解農夫的辛勞,社區和家長也因此對學校產生更多的認同感。

新聞
食農教育推廣PK,每案最高補助15萬

農委會鼓勵民間團體及學校單位投入食農教育推廣,15日辦理「106年度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說明及分享會」,今年將徵選100個教案,獲選者最高可補助15萬元。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安心里長帶學童插秧 雙溪友善田春耕體驗

上林里位於台2丙道路兩側,里內平坦土地過去是東北角水稻重要產區,如今多數已經休耕。從小在雙溪長大的上林里長簡德福,捨不得農田荒廢,4年前號召里民一起動手整理出里內的閒置農地,採用友善方式耕作,提供上林國小學生種稻體驗,收成的稻米供應社區內老人共餐使用。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實踐食農教育,台東大王國小從「連結」出發

位於太麻里鄉的大王國小,是臺東縣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重點學校之一,至今推動食農校育已邁入第4年,除在校園規劃菜圃,也種植當地作物如金針、紅藜等,讓校園與社區環境、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童學習更為在地化與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