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食農教育,台東大王國小從「連結」出發

位於太麻里鄉的大王國小,是臺東縣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重點學校之一,至今推動食農校育已邁入第4年,除在校園規劃菜圃,也種植當地作物如金針、紅藜等,讓校園與社區環境、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童學習更為在地化與生活化。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大王國小在校長高進欽的帶領下,課程設計十分重視「連結」的精神,校方認為,食農教育並不會排擠其他科目的學習,而是能和語文、數學、生物、音樂與美術等原有課程結合在一起,像是學生們在語文課學習如何記錄種植過程,數學課學習計算灌溉水量與收成量,自然課則觀察作物生長。

大王國小利用花圃栽種臺灣藜,除營造可食地景,也將在地食材融入學習中。

該校除了將食農教育理念融入多元課程外,也將學校與社區連結,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如校園旁成排的百年茄苳樹,原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學校便將百年茄苳樹規劃成為課程主題,讓學生透過創作茄苳樹童詩,再譜成童謠,學習愛護自然生態環境,此外,學校亦透過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烹飪茄苳蒜頭雞料理,強化學校與社區間的互動及建立社區認同。

老茄苳樹是大王社區居民的共同回憶,也是校方食農教育課程設計的靈感來源。

臺東場進一步說明,為高年級設計的「大放蕨采」課程,讓學生們從認識蕨類構造、用途後,發展到種植、料理等實作體驗,此外,又進一步再發展出解說影片拍攝、製作盆栽與蕨葉手工皂等項目。目前校園中的蕨園已栽種有將近70種蕨類,校方表示,希望未來能將蕨園擴充,朝生態校園邁進。

大王國小於105學年度下學期初舉行的課程成果報告上,特別請到甫從臺北市日新國小退休校長邱馨儀,為老師們提供教學上的建議。邱馨儀表示,大王國小的食農課程十分符合現今的學習趨勢,強化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是未來極受重視的一環,從蕨園到生態校園,顯示出一個不斷成長、永續循環的願景。相信在學校與社區的共同努力下,大王國小未來將成為縣內食農教育的學習標竿。

台東場依推動轄區農業技術改進任務,適時提供校外教學場域及栽培技術上的建議與諮詢,共同致力於轄區食農教育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