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農遊食趣】充滿故事的百香果花

每年盛夏到中秋這段期間,是百香果滋味的高潮,等節氣進入寒露,少了熱力加持,百香果滋味會稍減,但仍約有90分,此時有些生產型農場就會開放採果,這是一般人近距離接觸百香果的好時機。

封面故事
釀出臺灣人愛喝的清酒!酒鬼社長吉田皓一的釀酒夢

我就是個酒鬼!從大學開始,常找朋友來我家喝酒,生活很頹廢,因為沒什麼錢,都喝很便宜的威士忌。畢業後到電視臺做廣告業務的時候,常常會需要跟客戶應酬喝啤酒。直到我自己開公司,為了向臺灣人介紹日本吃喝玩樂的情報,每個禮拜到日本各地出差、享用美食,才發現清酒的魅力。

封面故事
【霧峰農會酒莊】取經日本的清酒工藝,演繹臺灣米的在地佳釀

上一批酒才剛裝瓶,霧峰農會酒莊的釀酒區只剩下嗡嗡響的冷氣運轉不停,以及兩桶共8.5噸的純米吟釀,釀酒師李政諺取一勺生原酒倒入燒杯,喝了一口,「它過濾後還沒殺菌,有些許氣泡感,保留清酒原本的風味。」接著拿回實驗室,以日本酒度計測量酒的甘辛度,「正3,是辛口,我們吟釀是偏辛口酒,所以是正常的。」確認酒的風味,若有狀況要及早調整,是釀酒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封面故事
【釀酒一二三】米、水與酵母的醉人魔法

水、米、由米製成的麴,這是清酒的三大原料;「一麴、二酛、三釀造」,則是釀酒的三大步驟——先製麴,再製作被稱為「酛」的酒母,最後發酵釀成酒。古時仰賴空氣中的菌種,將米發酵轉化為酒,現代多數清酒廠為了穩定釀酒品質,改用人工培養酵母與乳酸。這門不斷進化升級的釀酒工藝已流傳兩千年,讓我們一步步認識清透酒液中的深奧學問。

《鄉間小路》清酒飲樂事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9月號 清酒飲樂事

清透如水,卻能飲出稻米與酵母反應而成的絕妙滋味。這通常在居酒屋或日本料理店才喝得到的清酒,塑造了「清酒=日本」的既定印象。對品飲者來說,只要細細體會每支清酒的美好,隨心所欲搭配日常食飲,讓清酒為料理增色、炒熱餐桌氣氛。正如每個清酒愛好者一再強調:「喝酒,開心最重要!」

封面故事
【清酒風味學】戀上從風土到酒器的地酒之美

“Beer is for your throat, sake is for your heart!”聽到這句話,當時與清酒素昧平生的陳建偉(Timothy)心想「有這麼神嗎?」沒想到這句話一路牽引他從進入清酒代理商工作,到赴日取得唎酒師與日本酒學講師證照,十多年來在第一線推廣清酒的初心不變。他依客人的喜好精選酒款、酒器,分享每一款酒的釀造與酒造故事,以讓人遇見清酒的美好為己任。

藝文
【文明野味】九月與蛾

不久前南下出差,順道回美濃。經過烈陽的連續轟炸,阿嬤家前方的一小畝田意志消沉,只有果樹像吸飽了陽光的蜜汁結實纍纍地撐場,地表上其餘能收成的蔬菜只有零星的茄子、長不大的青蔥與過老的番薯葉。

土地
【非關爬山】山野考古進行曲(下)

考古學的系統性調查是將地表如棋盤分割,所有調查員橫向一列排開,縱向直線前進,每條樣線間隔不超過25米,確保所有人視力範圍的聯集能涵蓋整片山林。我們先標記地表上所有特徵物的GPS位置,概略描繪出阿桑來嘎舊社的整體樣貌。接下來針對重要遺址(家屋、工寮等)清理地表植被,並做測量記錄、3D建模。

飲食
【菜市人生場】浸在魚池的夏天

即使在夏季,魚池的傍晚到凌晨這段時間,風都是冷冽的,有幾回清晨5點自埔里騎著機車經過長寮尾、東光村到魚池,左手邊是山壁、右邊是小溪,在山水之間蜿蜒而上,薄霧繚繞,感覺唯美之前,就先愁膝蓋要患風溼。在魚池市場賣菜的阿嬤阿公,大部分都住在附近的村落,有菜收成的時候,就把菜裝滿檔車後座加裝的塑膠籃,天濛濛亮就一路依著起伏的地形換檔、騎到魚池市場擺攤。

土地
【路上採集學】重回保甲路 幫土地通筋舒骨

時序入秋,但一點涼意也沒有。住在亞熱帶和熱帶混種的臺灣島上,我們的秋天總是特別短暫,甚至沒有什麼感覺,樹林變黃轉紅也不明顯。除非爬到上千公尺的高山,秋天還是比較喜歡躲在那裡,平地只留下中秋節,在一定會抬頭看月亮的日子記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