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餐桌通信】各國的待客之道

敦子老師你好:老師去祕密基地偷採小草莓的故事,讓我想起偷吃草莓的回憶。去年的南美洲旅行,我與友人到了一座位於的的喀喀湖上由蘆葦做成的小島,身體不適錯過了午餐,醒來之後,小島主人已撐船外出捕魚張羅晚餐,只剩餓得兩眼發昏的我們,和熟練地吃著屁股下的新鮮蘆葦當下午茶的兩個小女孩。

藝文
【文明野味】養虎為患

也還沒有北極熊漂洋過海來傳福音:「愛是恆久忍耐在柵欄裡。」─湖南蟲,〈動物園沒有〉,收錄於詩集《一起移動》
也許是居家防疫的日子過得太過乾枯,Netflix的紀錄片《虎王》(Tiger King)收視率一飛衝天,首播頭十天美國境內觀賞人次突破3400萬——在坐困愁城的悲哀中,看美式鄉土劇灑狗血的各種困獸之鬥,大概具備某種以毒攻毒的療效。

飲食
【菜市人生場】海拔0公尺的山上市場

「今天我們要去山上的市場喔。」(車開了五分鐘)
「到了。」「蛤,我們不是要去山上嗎?」
「山上」區,在臺南市的中央偏南,舊名為臺語發音的「山仔頂」,不過幾乎全區都是平原,只在與山的交接地帶有些丘陵地。要注意,和老人說要去「山上」時,可不能說要去suann-tíng,而要說san-siong,否則那老人下一句就要問你:「啊你欲去哪座山?」

封面故事
十個問題,挖掘你內心的職人魂

要做什麼工作好呢?人的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有許多看起來有趣、想嘗試的職業,卻總是沒機會好好認識。本期《鄉間小路》探訪六位身懷絕技的職人,在看他們的故事之前,先來做迷你版性向測驗,挖掘潛藏在你身上的職人特質!

封面故事
日本茶道臺灣茶人,用茶與和菓子說故事

用日本茶道的精神及技術,沏一壺臺灣茶,細細品味外型絕美精緻,且融合臺灣季節與農特產的上生和菓子。在充滿日本禪意風情的空間中,享受濃濃臺灣味,這是「三日月茶空間」創辦人兼和菓子師傅楊裕明的獨門之路。

封面故事
解密咖啡風味的尋豆人

在咖啡界的字典裡,Green Bean Seeker(尋豆師)是一種概念,而非真正的職業。尋豆師的工作並不如想像,沒有印第安納瓊斯奪取秘寶的刺激,反倒是要有精確的烘豆技術以及品評能力,才能細究品種、批次、處理法的差異,在億萬磅咖啡豆裡抽出值得深究的一支風味。可以說,尋豆師是用感官去狩獵味道的人。

正利木器
封面故事
美麗到最後一刻,40年木花窗拚出新風貌

超過一甲子年紀的正利木器,面臨自動化機臺的競爭,老廠在第一代創始人陳煌輝與第二代兄弟陳正忠與陳建利的攜手之下,花費20年以上時間醞釀,把木藝工法延伸到生活器物。如今,老廠力拚轉型有成,吸引來國際咖啡品牌下單合作,同時跨界與設計師合作開發新產品,在募資平臺連開三檔活動,一舉拿下年輕世代的注意力。

土地
【路上採集學】乘著北勢溪漂流的木精靈

木精靈和水精靈是分不開的好朋友。坪林地處北勢溪流域,生態資源豐富,除了一般民眾的茶鄉印象,早期其實還曾發展過木業。木精靈在北勢溪上游聚集,雨量大時,村裡的壯丁們上山伐木,捲褲管、打赤膊,趁水精靈元氣旺盛時,順著溪水將木材漂運到坪林市區,再送至宜蘭、羅東紙廠做「paruku」(老一輩的誤音,應為パルプparupu,紙漿的意思)。

土地
【農婦心底話】只想為你做頓飯

朋友琳興高采烈說要來家裡煮飯,我們開車到客運站接她時,見她煞有其事提著一大顆白花椰和調味料前來,我噗哧笑出來,琳不知怎麼了,認識她以來,我從未見她如此主動於廚房工事。

封面故事
中藥尬咖啡,讓走進中藥行變成一件新潮的事

元益蔘藥行創立於1984年,開業即將邁入40個年頭,至今已由第二代的張修豪、張惠雯、張博勛三兄妹接棒,如何延續逐漸凋零的老行業,熱愛咖啡的他們也為傳統中藥注入新生命,發展出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