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海拔0公尺的山上市場

文字.攝影/蘇凌

「今天我們要去山上的市場喔。」

(車開了五分鐘)

「到了。」

「蛤,我們不是要去山上嗎?」

「山上」區,在臺南市的中央偏南,舊名為臺語發音的「山仔頂」,不過幾乎全區都是平原,只在與山的交接地帶有些丘陵地。要注意,和老人說要去「山上」時,可不能說要去suann-tíng,而要說san-siong,否則那老人下一句就要問你:「啊你欲去哪座山?」

今天來到山上,為的是一碗六年前吃過便難以忘懷、用老滷鍋滷得黑嚕嚕的肉燥飯,攤位在市場內,便順道逛了起來。市場前有間老式理髮廳,外頭玻璃窗上貼著「男士冷電,技術本位」,字體歪歪扭扭,一不小心看成「男士沒電」,其中「電」字更以兩道閃電替代「雨」中四點,是老闆請一位專門做匾仔(匾額)的師傅手寫刻出來的,一看便知是世間唯一。

老闆夫婦非常以一手打造的理髮廳為傲,竭力歡迎大家踏進他們心目中的宮殿。果真宛如羅馬式宮殿,那相連的拱形鏡框,彷彿好幾道君士坦丁凱旋門黏在牆上,老闆邊拭鏡邊說:「日本製的,50年還是跟新的一樣!」每道凱旋門上都安了顆大黃燈泡,老闆伸手把日光燈一關,哇還真不得了,粉橘色的毛氈牆在黃燈映照下,十足復古,好像可以點播一首那卡西,再搭上昏暗中白得泛紫的椅套、閃著綠光的水族缸,以及掛遍整間店的11個時鐘,瑰麗奇幻又顯落寞,簡直是地方上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據說全盛時期,老闆還請了好幾位小姐坐鎮店內理髮,頭髮不用常常理,客人卻常常來,因為「他們每次都來這邊ㄆㄚˇ小姐!」

過去理髮廳那些厚重的手動剃刀和鋁合金製吹風機,早在十幾年前,就被好好的收在抽屜裡,老闆拿起如今慣用的電動剃刀和塑膠吹風機,說理髮這行,越做越輕鬆了。但來客量也跟著鬆了,過去來ㄆㄚˇ小姐的顧客,如今毛髮已稀,都不好意思上門來,而那些髮絲正茂的年輕人,「都流行頭髮嚕很高,留一撮,染紅紅,不會來我們這邊啦。」老闆嘀咕。山上市場小,一眼可覽遍各個小攤位,只有一攤特別氣派,把四個攤位大的空間都包下來當作廚房,據說老闆是當地的辦酒席高手,讓你每天早上都可以買到佛跳牆。山上區一帶有些工廠,因此在這個臺語滿天飛的鄉下菜市場,也聚集了一些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移工。他們和這群中老年臺灣人處得一派和氣,不只在市場一角開了間放送印尼流行歌的東南亞雜貨店,也幾乎成了市場主要消費族群,有鑑於此,部分攤位貼心附上了英文標示,只不過把vegetables,寫成了selbategev。

PROFILE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市場,並龜速記錄菜市場踏查雜文於粉專「蘇菜日記」。喜歡蒐集老故事,熱愛一切令人絕倒的幽默,絕倒之後,再爬起來將它們寫下。

沒剩幾寶的多寶閣。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