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隱遁於樹冠層的嬌客——臺灣特有種觀霧豆蘭及其變種、近緣種

2006年發表的新種觀霧豆蘭,是一種稀有的臺灣特有種附生蘭,當初發表的模式標本是由植物學者許天銓先生在颱風後於新竹縣五峰鄉觀霧地區地面撿拾,種植於溫室之中開花確認為新種。觀霧豆蘭偏好的棲地是老熟的原始林,其生長狀況將可作為棲地生態良窳的指標,以及氣候變遷對該生態系潛在影響的參考。

新聞
臺版薰衣草、滿天星?林試所復育瀕危原生植物 保種又具觀賞價值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臺灣有許多原生植物的野外族群卻因人為活動干擾,呈現瀕危狀態,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近年保種復育許多瀕危原生植物,包含「羅山腹水草」、「細葉零餘子」及「囊稃竹」,有很好的觀賞價值,適合推廣社區栽培。

新聞
林下經濟品項及林地再開放 新增納入特有種臺灣山茶 鬆綁保安林可開放申請

林下經濟開放項目繼段木香菇、金線蓮及養蜂後,農委會林務局今(28)日公布新增臺灣特有種「臺灣山茶」,為了避免衝擊森林生態,維護臺灣山茶基因多樣性,每個申請案件栽培面積限2公頃低密度栽培,且僅開放中、南部及東部地區栽種原生育地品系等方式經營。

新聞
臺灣首次發布「國家鳥類報告」 篩選3種鳥須儘速保育

22日發布「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資訊將全部公開供各界應用,未來每年2年會公布一次,檢視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成果。農委會特生中心表示,國家鳥類報告的資料多數來自鳥友們貢獻的資訊,綜整後記錄於報告中,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指出,篩選特有種條件及受脅程度後認為,臺灣畫眉、烏頭翁,以及環頸雉最需要被立即保育。

新聞
觀賞蝦的超級新星「長戟米蝦」,突破量產困境,臺灣特有洄游型蝦種接軌全球產業化

體態彎曲如淑女般細腰,頭頂伸出紅色細長前額,乍似塗上濃韻的胭脂,身體晶瑩透明,鑲著金粉點斑,尾扇兩側綻露紅色彩斑,宛如穿上一襲華麗的禮服,靜靜地穿梭在林草間,或立、或坐、或舞,彷彿一群仙女造訪人間,那麼的優雅、恬靜。牠是長戟米蝦,由於姿態優雅,已成為最新注目的淡水觀賞蝦種,深受水草缸愛好者的青睞。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走過日治的百年歲月 「蓮華池研究中心」盼成中部低海拔植物方舟

持續鑽研森林資源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至今已成立超過百年,現今保有中臺灣低海拔山區最完整的林相,區內原生植物約有600多種,其中更有36種珍稀物種,並於2015年通過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TM)驗證。面對下一個百年,蓮華池研究中心也盼能再為植物資源保種而努力,成為中部低海拔地區的植物方舟。

新聞
烏石坑溪流霸主,盤古蟾蜍實境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監測,共在轄區內記錄了15種蛙類,其中蟾蜍科僅有盤古蟾蜍1種在此棲息,為站區內各類型棲地最常見的物種之一

新聞
衛星追「嘿美」,不讓東方草鴞滅絕

東方草鴞(以下簡稱草鴞)生活環境隱密,世界各國對牠們的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在臺灣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新聞
高山植物如何渡過寒冬積雪?

見過臺灣烏頭的花朵嗎?每年8、9月間,千百朵紫藍色頭盔狀花朵齊放合歡山邊坡,吸引攝影朝聖者注目的眼光,熊蜂群更是爭先前往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