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次發布「國家鳥類報告」 篩選3種鳥須儘速保育

首次發布「臺灣國家鳥類報告」,資訊將全部公開供各界應用,未來每年2年會公布一次,檢視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成果。(攝影/記者陳儷方)

許多關注生物多樣性的國家,已陸續發布「國家鳥類報告」,臺灣現在也跟上腳步,22日發布「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資訊將全部公開供各界應用,未來每年2年會公布一次,檢視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成果。農委會特生中心表示,國家鳥類報告的資料多數來自鳥友們貢獻的資訊,綜整後記錄於報告中,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指出,篩選特有種條件及受脅程度後認為,臺灣畫眉、烏頭翁,以及環頸雉最需要被立即保育。

國內賞鳥風氣鼎盛,每年數鳥嘉年華參與人數上千人,將自己觀察到的鳥類資料上網貢獻的更多,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有3,900人參與,綜合整理鳥友們提供的第一手觀察後,農委會特生中心與中華鳥會及各大專院校合作,發表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這是我國第一次發表國家鳥類報告,未來預計每2年發表一次。

「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同時發布中文版及英文版,以及1冊報導更多細節的詳細報告,3冊都會上網供各界自由下載運用,因網站尚需調整,最快2周後會開放下載。

報告分為3大篇:特定類群、特定鳥種,以及保育議題。特定類群內容包括繁殖鳥、度冬水鳥、繁殖燕鷗、遷徙猛禽;特定鳥種內容包括:黑面琵鷺、黑嘴端鳳頭燕鷗、黑鳶、水雉、八色鳥、小辮鴴、山麻雀、草鴞及熊鷹等9種鳥類;保育議題則探討鳥類可能的受脅原因及未來的保育策略,包括氣候變遷、濕地喪失與劣化、野鳥販賣、農藥毒害、外來入侵種及海鳥混獲等6項。

全臺有確切紀錄的野生鳥類共有674種,其中52種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特生中心以特有性及受威脅程度做篩選,認為臺灣畫眉、烏頭翁,以及環頸雉應優先執行保育工作。

林大利說,臺灣特有種是指臺灣才有的鳥類,臺灣必須擔負全部的保育責任,目前發現臺灣畫眉常有與進口的大陸畫眉雜交情形,導致臺灣畫眉數量減少;其次是烏頭翁,牠們在花東的族群穩定且普遍,但分布地域限於花東,一旦花東棲地發生變化,烏頭翁族群將立即受到生存威脅;屬於特有亞種的環頸雉,則與雉雞有雜交現象,且農地面積的縮減也威脅到環頸雉族群的生存,這3種鳥類是目前特生中心認為需特別關注的物種,應有具體的保育行動。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指出,篩選特有種條件及受脅程度後認為,臺灣畫眉、烏頭翁,以及環頸雉最需要被立即保育。(攝影/記者陳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