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 chicken (圖片來源/tsaiian@flickr CC BY-NC 2.0)
新聞
吃雞或不吃雞是個歷史問題?從雞尾羽毛到滿街雞排鹽酥雞──雞的臺灣史

臺灣隨著經濟發展、民生富裕,雞肉逐漸成為日常食物,白斬雞、鹽水雞、煙燻雞、桶仔雞、甕仔雞到處可見,郊區還有土雞城。炸雞排是當今具代表性的臺灣小吃之一,尤其受到年輕人歡迎,但其歷史並不長,大約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崛起,堪稱臺灣小吃市場的「奇雞」。

新聞
一樣米飼百代人 傳承千年的主食──米的臺灣史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非常適合稻作。米在臺灣是傳統的主食,所以臺語俚諺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罵人:「食米毋知米價」,安慰自己:「時到時擔當,無米才煮番薯湯」。臺語講「飯」就是指煮熟的米,最傳神的一句話是:「食飯皇帝大」,形容吃飯最重要,不能被打擾、中斷。

新聞
【典藏歷史】臺灣史的碳酸味 從彈珠汽水到黑松沙士百年爭霸戰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本土汽水產業中,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黑松,成立於1925年,最初以「富士牌」汽水、「三手牌」彈珠汽水為商標,1931年更名為「黑松牌」。當時本土汽水業除了必須面臨日製產品的打壓外,還得從日本引進機器製作汽水、學習生產技術,加上十多家本土汽水業的競爭,惡性削價的結果,導致許多汽水廠紛紛倒閉。

明治巧克力
新聞
【典藏歷史】明治巧克力的故鄉在臺灣?奠基於臺灣蔗糖的製菓王國

日本時代臺灣大多數的製糖會社主要的業務都是輸出原料糖到日本本土,但其中幾間製糖會社,受到糖業景氣波動的影響,開始考慮產業上下游整合的發展,其中起步較早的便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新聞
【典藏歷史】街頭巷尾食過百年 辦桌文化何時開始席捲全臺?

1902年,一篇日本對臺灣舊慣調查的文章〈關於宴席及菜餚之雜話〉中,對「辦桌」的解釋是:「備桌、辦酒食、張宴稱『辦桌』」。由此推測,在晚清時期的臺灣,「辦桌」已經是普遍常用的詞彙了,意味著「辦一桌澎湃的好料」,來強調設宴者的誠意,久而久之就簡化成「辦桌」,客人赴宴也就稱為「食辦桌」了。

鳳梨收成情形
新聞
【封不了旺來】曾是外匯主力之一 旺向世界的臺灣鳳梨罐頭

今日,臺灣鳳梨酥享譽盛名,大人小孩喜歡,不僅是年節送禮的最佳推薦,還是許多外國遊客造訪臺灣必買的伴手禮。但您可能不知道,早年臺灣外銷的鳳梨罐頭數量驚人,還締造過輝煌的世界紀錄。

新聞
60年前如何「看見臺灣」?密藏航拍影像見證產業、地景變遷

資源調查與空間測量是不斷精進的事業,每一張皆累積為我們認識臺灣的基礎。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五萬六千多張空軍舊航照,其上充斥刺點及判釋描繪痕跡。判讀員以針作孔,在照片上戳刺幾何中心點或地面控制點;各式判釋描繪看似蠟筆塗鴉,卻是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的詳實紀錄。

新聞
從素食到新蔬食 臺灣成為素食大國之路──素食的臺灣史

臺灣素食普及而多樣化,到處都有素食餐廳,連超商也設素食專區。臺灣不但被國際媒體列為「素食友善國家」(Vegetarian-friendly countries),還是全球素食材料「素肉」(Meat analogue, Vegetarian meat)供應中心,堪稱素食大國,這些都建立在臺灣擁有相對廣大的素食人口。

淡水製茶業,此圖為準備外銷給美國的茶葉。(1887年畫報)A
新聞
從野生內山到外銷茶園 橫跨茶杯到大海──茶的臺灣史

臺灣何時開始種茶?一般都說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福建移民從原鄉引進茶樹,在臺灣北部淡水河域的丘陵地帶種植。不過,根據臺灣民間契約文書,1770年代已有「茶園」、「茶叢」 項目。此外,荷蘭時代臺灣也有種茶的紀錄,以此來看,臺灣的種茶歷史應該有3、400年以上。

新聞
見證臺灣經濟轉型 「茶金」餘暉中的臺灣茶業發展

近期臺劇《茶金》掀起話題,茶產業在二次戰後確實是臺灣出口主力,轉進來臺的國民政府也有意培植茶業,賺取外匯;在早期《豐年》不難看到茶園相關報導,為當時扶植外銷的重要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