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刺網實名制達成率百分百 牡蠣養殖浮具今年底完成9成更換

行政院109年5月核定「向海致敬」政策,建立全國1,988公里海岸線的清理機制,至110年底全國已清理約13.8公噸的海岸垃圾,目前全國海岸垃圾現存量較108年減少近4成。環保署表示,海岸垃圾的源頭減量及去化回收是向海致敬的重點工作,受關注的漁業廢棄物減量,刺網漁具已百分百實名制,牡蠣養殖的保麗龍浮具年底可汰換掉9成。

新聞
浮筏式牡蠣養殖漁業廢棄物 專家建議減少發泡塑膠浮具使用

浮筏式牡蠣養殖為臺灣西南地區主要淺海養殖漁業。每年約有9,000棚、重約4,000公噸的竹架在禁養期間等待處理,尤其每座蚵棚使用12至16顆保麗龍浮具,每年回收量約為8千至1萬餘顆,地方政府花費在清運、焚化的經費龐大。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6】漁業廢棄物,搖身變黃金 塑膠循環經濟的潛力股

漁網和保麗龍是漁業廢棄物當中占比最多的兩項,一個漂浮在水上,一個撒下延伸往海裡,看似天差地遠的漁網和保麗龍,其實它們都有個共同特性——塑膠製。漁業廢棄物能順利回收不容易,而再利用更是一大難題。雖然從漁業戰場上退役,但在塑膠循環經濟的世界,它們可是未來的潛力新星。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5】終止牡蠣養殖廢棄物橫行,南市府和漁民準備好了嗎?

臺南海岸線長年因漁業廢棄物的議題為環保團體所詬病,其中知名的黃金海岸曾因充斥蚵棚和保麗龍浮具,被譏為「保麗龍海岸」。臺南市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漁港及近海管理所代理所長吳俊傑指出,臺南的漁業廢棄物以養蚵的竹棚和保麗龍浮具為數最多,為兼顧養蚵產業及環境的永續經營,市政府修正《臺南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於2019年10月1日起全面禁用未包覆的保麗龍浮具,並擬於2022年全面禁用保麗龍浮具。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4】覆網清除×刺網實名 澎湖縣再次以海為傲

澎湖縣,境內大小離島超過90座,其中19個是有人島,是全臺海岸線最長的縣市。島民以海維生、也以海為傲,土魠、丁香魚和美麗的珊瑚礁海岸是澎湖人的名片,一亮出來就讓人咋舌,只是海底世界卻不像陸上如此光鮮亮麗。2018年起,澎湖縣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資源挹注下,加強海底覆網清除力道,至今已清出18萬公尺廢棄漁網,連30年前的養殖箱網也現身。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局長陳晶卉說,清除工作不會停止,刺網實名制也會同步走,要讓澎湖漁業永續經營到下一代。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3】暫置區、專用車和抓扒車齊出動!南方澳漁港的漁業廢棄物處理

漁產作業過程所產生的漁業廢棄物,積年累月之下已逐步影響港區環境與海洋生態,近年來蘇澳區漁會建置了「漁港廢棄物暫置區」,讓淘汰的舊漁網有了集中安置的中繼站,漁會也依據外籍漁工出海作息,添購專用清潔車輛解決漁船的日常垃圾,此外,還有結合大型廢棄物清運功能與路面灑水功能的「抓扒車」協力維護環境清潔,從各面向對症下藥,令港區環境耳目一新。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2】促進刺網轉型,漁業署推動「劃設刺網漁業禁漁區及輔導轉型措施」

海洋漁業資源屬於再生性資源,尤其在距岸3浬海域,是海洋漁業生物產卵、哺育及成長的重要棲息環境,為避免棲地環境破壞及漁業資源過度利用,保育工作刻不容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已公告拖網、扒網及鎖管棒受網3浬海域禁漁區,同時輔導刺網漁業轉型。

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1】整治漁業廢棄物的首要任務:標示、通報和回收

刺網因為捕獲漁種多且作業方便,是臺灣沿海地區家計型漁業常使用的漁法;不過刺網容易混獲幼小魚種,纏繞礁岩也恐破壞生態棲地,網具流失更可能形成海洋廢棄物,沉積汪洋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今年(2020)9月預告《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並在2021年起全面實施「刺網實名制」,避免無名刺網遭棄後影響漁船活動及海洋生態。

新聞
廢棄文蛤殼化身螢光粉做LED,原料成本降低為七分之一

臺灣一年生產5萬噸文蛤,文蛤上岸後得經人工篩選,篩去死亡文蛤及殼,選出活體銷售,這些篩下的文蛤殼幾乎沒有被利用的機會,而被棄置在養殖區周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林秀美,運用文蛤殼含有的高比例碳酸鈣,製成LED所使用的螢光粉原料,也可應用在發光元件、顯示器中,取代既有碳酸鈣粉的角色,經實驗評估原料成本降低為原來的七分之一,目前這項研究已獲得專利,可望成為未來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一個解方。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最強濾水器,用沙蠶淨化養蝦水

「沙蠶」是海洋界中的營養聖品,被釣客視為高級釣餌,也是種蝦場必備活餌料,但臺灣種蝦場的沙蠶幾乎都是中國進口;水產試驗所建立本土沙蠶養殖技術,用廢棄蜆殼當沙蠶的家,引入白蝦養殖水,沙蠶在池中鑽進鑽出活動時,可以淨化水中過多有機物,乾淨的水再回歸給蝦子,長大的沙蠶也成為沒帶病原的優質種蝦餌料,過程中沒有一丁點生命被浪費。